寒冬穿背心護五臟
最近,日本美容健康門戶網站「ranger」介紹了防寒高招,建議大家冬天穿背心和高領毛衣、吃稍鹹的食物禦寒。
冬天穿件背心保暖效果好。人體重要的內臟器官大都分布在上半身,如果受寒,會導致末梢部位的血流狀況不佳,手足冰冷,甚至出現凍瘡。冬天外出時,一定要圍上圍巾或穿高領毛衣,來防止脖頸受寒。女性在冬天裡還可以戴腹帶或在小腹上圍一圈圍巾,以溫暖小腹。但注意不要圍得過緊,否則反而會影響腰腹部的血液循環,令體寒症狀惡化。
另外,冬天攝取鹽分也有助於禦寒,但也不能吃太多,每天6克即可。
小編推薦冬天保暖4常識
1、頭部保暖
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占60%。此外,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人們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2、胸腹保暖
老話常說在冬天裡戴個圍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還可以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3、腳保暖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於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4、背要保暖
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寒進補:「五行」體質人群的飲食調養法
「五行」體質人群的飲食調養法
木形人:芝麻補腎養陰
飲食調養:宜多吃補腎養陰的食物,如羊肝、枸杞、百合、芝麻、核桃等。
藥膳可選擇「山藥黑芝麻糊」:山藥15克,黑芝麻150克,粳米60克,鮮牛奶200克,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時,撈出濾干。山藥切成小顆粒。黑芝麻洗淨後曬乾,入鍋炒香,加鮮牛奶和清水拌勻,磨成漿,濾出漿汁。鍋中加適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將漿水倒入鍋內與冰糖攪勻,加入玫瑰糖,邊煮邊攪拌成糊,熟後即成。當點心,每日2次。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火形人:酸棗仁、蓮子補氣養血
飲食調養:可多吃一些具有益心氣、補肝腎功效的食物,如蓮子、百合、木耳等。
藥膳可選擇「遠志棗仁粥」:遠志肉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將遠志、棗仁、粳米洗淨,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粥熟即成。晚間睡前服食。有滋陰養血安神的功效。
土形人:羊肉山藥溫中暖下
飲食調養:多吃益智仁、淮山、熟地、蘋果、核桃、枸杞等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的食物。
藥膳可選擇「山藥羊肉湯」:羊肉500克,淮山藥50克,蔥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黃酒220克,精鹽3克。將羊肉剔去筋膜,洗淨,略劃幾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將蔥、姜洗淨,蔥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藥用清水潤透後,切成2厘米厚的片,和羊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清水用大火燒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白、生薑、胡椒粉、黃酒,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撈出羊肉放涼。將羊肉切成片,將羊肉倒入碗內即成。可補脾腎,溫中暖下。
金形人:枸杞五味子有益肝腎
飲食調養:可多吃具有養腎、肝、肺作用的枸杞、五味子、淮山、百合、雪耳等。
藥膳可選擇「枸杞雞肉湯」:雞半隻,枸杞子15克,淮山30克,生薑片15克精鹽適量。將雞肉洗淨切塊,倒入開水鍋中燙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後把雞塊放入砂鍋中,加入淮山藥、枸杞子、生薑片及適量開水,用小火煮至肉爛湯香,調入鹽,再煮一沸即成。當主餐,隨意食用。有補肝益腎,溫中益氣的功效。
水形人:薑汁暖胃散寒
飲食調養:多吃溫性食物,如牛肉、羊肉等以溫熱散寒。
藥膳可選擇「薑汁牛肉飯」:鮮牛肉100克,薑汁5克,粳米500克,醬油、花生油各適量。將鮮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狀,放碟上,然後加薑汁,拌勻後加些醬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淨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如常法煮飯,待鍋中水將干時,將牛肉倒入米飯,約蒸15分鐘,待牛肉熟即成。作主食,隨意食用。有益氣和胃,補虛消腫的功效。
初春時節養肝健脾護五臟 昇陽氣防「倒春寒」
中醫養生,往往與節氣有著莫大的關係。現在正處於孟春時節,根據祖國傳統醫學理論,孟春時節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此時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萌芽,萬物復甦,人類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
中醫認為,肝是藏血之髒,既能貯藏血液,又能調節血量,與人體的活力密不可分;肝同時影響脾胃運化,如果肝有病證,脾胃功能也會失調;再者,肝主情志,如果生氣、憤怒就會引起肝氣鬱結、肝陽上亢等,反過來,肝病患者情緒易激動、心情鬱悶、脾氣較大。
初春防「倒春寒」
立春後陽氣逐漸上升,但積聚了一季的陰寒之氣仍占據主要地位,初升的陽氣尚不足與其抗衡,冷暖氣候博弈交替,天氣依然寒涼,故不要過早地脫去冬天的棉衣,應多捂一段時間,待陽氣逐漸壯大,天氣衡穩變暖時,再脫去棉衣感受和煦的春暉。
養肝健脾很重要
中醫認為春季是肝膽陽氣升發之季,肝膽氣升發不足,或是肝膽氣升發太過都會引起氣機失調。因肝膽互為表里,肝氣要藉助膽經才能舒達外泄,如肝膽經絡不通,氣血不暢,肝膽升發不足,就會出現一些肝膽郁滯(鬱熱)的症狀:如口乾口苦、頭目暈眩、煩躁易怒、頭痛、痛經、脅肋脹痛等;而肝精血不足,肝膽氣升發太過,甚至陽氣上擾,則會出現肝陽上亢的表現:血壓增高波動明顯、眩暈加重、腰酸、下肢無力、頭重腳輕、肢體震顫等,這也是春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原因之一。故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當養肝疏肝,和調氣血。
減酸益甘養性情
由於春天肝氣旺,肝旺輕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長甘味以加強性情,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
因此,疏理肝氣的陳皮、平熄肝風的杭菊、柔肝和脾的谷芽等,都是合時宜的食養食品。此外,大自然為人類供給了不少野菜,如馬蘭頭、苜蓿、蓬蒿菜等都有良好的清肝明目作用。正因此時脾胃輕易受損,應留心少進難消化食品,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留心,如酒不宜過量,冷饌、粽子、海鮮等粘冷肥膩之物,均應嚴厲節制,以免影響臟腑正常功效。
體質不同,養肝計劃各異
固然同樣是養肝健脾,但不同體質也有不同食療的計劃。
普通人是健脾祛濕為主,而脾虛較重的人,則需健脾益氣。要祛濕,可用荷葉煲湯,也可在湯水中參加藿香、苡米、雲苓等,每周1~2次,可達健脾祛濕之效。水蛇苡米湯、苦瓜芥菜豬骨湯、馬齒莧兔肉湯或蓮子杏仁露皆有此功效,推薦日常食用。
若經常感到疲憊、拉肚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易感冒,這些是脾虛較重的表現,則可在煲湯時適當增加淮山、黨參、北芪等藥材,以健脾益氣。黨參雲苓煲雞則合適此類脾虛之人。此外,肝火旺盛的人,則應側重疏肝,可用柴胡、白芍、黃芩、蛇舌草、車前草等煲水飲用。肝病患者,包含肝硬化、B型肝炎患者,春天更應養肝。堅持心情愉快之餘,採取疏肝健脾食療方,如雞骨草鯽魚湯、金針木耳田雞湯,忌食煎炸、燥熱、肥膩難消化食品。
腳底是健康的晴雨表
腳素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反應區,因此腳能反映出人的身體健康情況。
警惕「鬼壓床」 盤點短命的睡法
睡覺影響思維?人的大腦要思維清晰、反應靈敏,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或者睡眠過程中被人打擾,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關於睡眠,還有很多我們不清楚的知識,比如說「鬼壓床」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