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中秋節,各大賣場的月餅大戰已經開始。月餅是中秋節的傳統食物,賞月品月餅,亦是我國的傳統習俗。時代的發展讓月餅的口味是越來越多,桂花月餅、梅干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五仁的。因為大部分月餅都是比較甜,很多人會擔心吃多了是否會影響健康。其實月餅的吃法是有講究的,下面我們就來看如何吃最養生最健康:
蓮蓉月餅:
蓮子是蓮蓉月餅蓮蓉餡的主要原料,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因此蓮蓉也就有紅白蓮蓉之分。蓮子為蓮科植物蓮的種子,待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蓮房,取出果實,除去果皮,乾燥後即是紅蓮子,紅蓮子經過加工去皮後就成為白蓮子。
從營養成分上看,紅白蓮子相差無幾,都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是老幼皆宜的食品;從藥用角度來看,蓮子具有補中益氣、養心益腎、鎮靜安神、健脾養胃等功效,可用於體質虛弱或病後產後脾胃虛弱、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食欲不振以及婦女血虛腰酸、白帶增多、男子腎氣虛之遺精等病症,紅蓮子更多用於補血養顏,而白蓮子則在補氣上稍勝一籌;口感上白蓮子煮後軟而糯,清香可口,紅蓮子則不易煮爛,肉質較硬且稍澀。
蓮子雖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製成餡料後,加入了大量的糖和油,搖身變為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多吃不但會影響血糖、血脂,還不利於胃腸健康,因此無論何種月餅只可淺嘗,每次最好只吃四分之一個,以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和油脂。
品嘗月餅最好泡一杯熱茶或備一杯白開水,可幫助去油膩,同時由於茶所含熱量低,相較於可樂、咖啡等飲料就更為合適。中醫認為月餅甘甜油膩,遇熱則「化」(消化),遇冷則「凝」(積滯),易導致噁心、厭食、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另外,醋飲品也是月餅不錯的搭配,其中的醋酸不僅可以起到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消食除積的功效,還能促進食物中鈣、磷、鐵等成分的溶解,有利於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具有較好的健脾胃和助消化的作用。
教你如何健康吃月餅:
1、月餅配水果:月餅味甜,容易發膩。如果搭配酸味水果,比如橙子、柚子、奇異果、山楂等,不僅可以緩解油膩的感覺,也可以起到促進消化、解油膩的作用,是健康的食品搭配。但選擇水果時要避開蘋果、西瓜等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因為月餅本身屬於高糖食物,再攝入過多高糖水果,會極大增加身體負擔。
2、月餅配紅酒:紅酒中蘊藏有多種胺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可去除月餅的油膩。像火腿、滷肉等咸月餅,可以配輕澀的紅酒來化油膩。如果咸月餅味帶辛辣,配啤酒也不錯。
3、月餅配果醋飲料:醋中的醋酸可以調解血液的酸鹼平衡,起到軟化血管、降低血壓、消食除積,預防動脈硬化等功效,它能調節胃液的酸度,不但健脾胃,還有助於消化,因此用來搭配月餅也不失為一種健康選擇。
4、月餅配花草茶:選擇一些清新系列的花草茶,例如洋甘菊薄荷葉、檸檬草迷迭香等,在淡花香的調和作用下,既清淡又易入口,如此搭配略帶果酸的水果月餅更顯得清新。
5、月餅配雜糧什錦粥:在五穀雜糧中含有豐富而全面的營養成分,不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維生素,還含有鈣、鉀、鐵、鋅以及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在中秋期間,如果食用了過多高熱量及高糖分的月餅,會導致胃部感覺不適,選擇一碗熱氣騰騰的雜糧什錦粥,能給身體補充營養膳食纖維,消除胃中的油膩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養胃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高溫肆虐 推薦防暑消暑食物及食譜
立秋已過,但暑氣卻不易消退。「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如何養生防止中暑呢?今天我們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些讓你清涼感受的方法哦。
高溫難熬 如何預防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運動時,體內的水平衡被打破,本應通過皮膚散發出去的熱在體內積累,導致發汗機制和循環系統異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的疾病。
先兆中暑:是人體在溫度32度以上、濕度大約60度環境下呆得時間太長,造成生理功能紊亂,出現包括口渴、頭暈、耳鳴、乏力、大汗等一些症狀。屬於中暑的前兆。
輕症中暑:體溫往往升高到38℃以上,並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症狀,有的則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
重症中暑:病情嚴重,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一般來講中暑是有先兆的,如頭痛、頭暈,出汗多,口乾渴,四肢酸痛無力,注意力不集中,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專家建議:當出現中暑先兆時,要趕快離開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處休息,喝一些含有鹽分的清涼飲料;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有預防作用。症狀嚴重者要及時上醫院診治。
高溫解暑食療:
①五花涼茶
材料:雞蛋花、菊花、槐花、木棉花、葛花。
做法:上述五花適量(一個人的用量,每種各約10克)用水清洗浸泡5分鐘,放入煲中猛火煲滾後,改用慢火煲約10分鐘,去花加冰糖或蜜糖調味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涼血利尿。
②馬齒莧雞蛋花瘦肉湯
材料:馬齒莧、雞蛋花、瘦肉。
做法:先將瘦肉200克切片用鹽糖生粉醃好備用。馬齒莧、雞蛋花各10克洗淨加入沸水中滾10分鐘,加入醃好的瘦肉再滾5分鐘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有清熱利濕止瀉作用,尤其適合夏季暑濕腹瀉。
③雞蛋花燈芯花糖水
材料:雞蛋花15克、燈芯花8扎、冰糖或紅糖少量(2-3人量)。
烹製:清水1000毫升(4碗),煮開後文火煲25分鐘,下糖便可。
功效:雞蛋花「治濕熱下痢,里急後重,能潤肺解毒」;燈芯花清熱利尿通淋,尤能清心火。合而為淡糖水,清潤可口,清熱解暑、清心潤肺,尤宜小孩進飲。
4種異常出汗應警惕 半夜出汗多是腎虛
出汗本來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尤其到了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更是愛出汗,這時集體會通過汗液的蒸發把體溫降低到正常的水平,雖說出汗有益健康,但是如果汗出得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如果你常常有出虛汗的症狀,那麼就需要警惕了。
從中醫角度來看,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傷及津液而損心血。
頭面部出汗多。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會有頭汗過多的情況,多屬於氣虛。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用麥冬等泡水喝;適當吃一點百合粳米粥,可以潤肺止汗。每當吃飯時,就頭汗淋漓,身體發熱,這種要以瀉胃火為主,並注意不要吃得太過油膩,多吃新鮮蔬菜,清淡飲食。也有人是因為濕氣太重,額頭部位愛出汗,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濕的食物,如薏米、山藥、地瓜、冬瓜。
手心腳心出汗多。平時手心容易出汗,腳汗、腋窩汗也出得厲害。《傷寒明理論》指出,「多由脾胃濕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如果伴有口乾、牙齦腫痛,可服用清胃熱的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等。如果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於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可服用通便藥。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礬或者葛根煎湯泡腳,或者用黃芪防風煎湯來洗手,時間久了,也會有所改善。 白天動一動就大汗。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汗出不止。這些人常有身體虛弱、說話語聲較低、食慾差、易感冒等特點,中醫認為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多食用山藥、豆漿、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黨參或黃芪燉雞以補益機體,緩解氣虛。還可通過動作舒緩、動靜結合的運動增強體質,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推薦一款黃芪紅棗湯,黃芪30克,紅棗20枚,豬瘦肉100克,水煎服。適用於氣虛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這種情況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入睡後,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中醫稱「盜汗」。這些人常有失眠、手腳心熱、心煩、兩頰潮紅、口咽乾燥等特點,多為腎陰虛而肝火旺所致。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注意勞逸結合。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晾曬,以保持乾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秋季如何養生?飲食要注意潤肺防燥
從立秋節氣開始就會進入秋季。秋季有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以及霜降六個節氣。時至秋季,碧空如洗、金風送爽、萬物成熟,正是收穫的季節。秋季的氣候是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由於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生改變。因此,秋季養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
秋季天氣轉涼 注意腳部保暖
秋季天氣轉涼 注意腳步保暖。立秋之後天氣明顯比三伏天要涼爽,身上沒有了粘濕的感覺。同時降雨也增多,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我們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多加衣,注意腳步保暖,以防寒從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