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調查推算,我國超重人群超過30%,肥胖患病率是12%,譚榮韶主任說,我國慢性病患病率增長和肥胖有很大的關係。
兒童肥胖率飆升 均衡營養飲食知識需從小加強
「想要解決肥胖問題,需要從小樹立健康營養知識。」兒童肥胖問題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從大城市、城郊向城鄉地帶擴展,到了2005年,城鄉皆出現兒童超重和肥胖率急劇上升的情況。數據表明,全球兒童肥胖率2010年為6.7%,同期我國數據為8.1%,相比1985年的0.2%高出了近8個百分點。譚榮韶主任表示,這主要是現代中小學生穀類主食攝入過少,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且結構不盡合理,豬肉比例過高,禽肉和魚蝦類攝入不足引起的。
營養是生命和健康的基礎。譚榮韶主任建議要在中小學校開展營養教育,積極宣傳學生膳食營養的基本原則、制定學生營養食譜,向廣大中小學生介紹食物儲存與烹飪的注意事項。從小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等知識。
兒童少年每周吃一次洋快餐的比例,從10年前的1.9%,飆升到現在的16.2%。類似原因帶來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高血壓等慢性病低齡化。譚榮韶主任指出,從小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譚榮韶主任介紹,只要一天三餐總熱量能達到身體所需熱量,就可以了。三餐當中,大致可以將熱量分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
譚榮韶主任指出每天人大概要攝入:穀類5~8兩、蔬菜300~500g(6~8兩)、水果200~400g、肉4~5兩、奶300g、豆類30~50g、油25~30g、鹽5g。「一日三餐還需粗細結合,多吃粗糧,只要保證健康的飲食習慣,那麼人也會遠離肥胖。」
本期指導專家介紹:譚榮韶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臨床病態營養研究所副所長兼秘書、副主任醫師。廣東省醫院協會醫院營養管理委員會常委、廣東省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廣州市臨床病態營養學會常委兼秘書、廣東省醫學會腸內腸外營養學分會腫瘤營養學組秘書、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分會委員。
本文指導醫生:-
譚榮韶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任醫師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
擅長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營養治...[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十人九胃病」 「312」經絡鍛煉把胃養起來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很普及的一種疾病。慢性胃炎的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狀,部分有消化不良表現,包括上腹飽脹不適,特別在餐後表現尤其明顯,無規律性腹痛、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等。近年來,潰瘍病發病率也在升高,其患者約占人口的10%,發病年齡多在30歲左右,病程可長達幾年到幾十年。每次發作幾天到幾星期不等,有時甚至幾個月,可並發胃炎、胃癌等嚴重疾病。消化性潰瘍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與黏膜保護功能失去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腐蝕胃黏膜而發生的炎症性潰瘍(圓形或橢圓形),它與前列腺素生成因素有關,並且大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胃竇部黏膜存在幽門螺桿菌。造成消化性潰瘍至少存在兩種因素:一是各種非類固醇抗炎藥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損傷胃黏膜;另外一種是胃酸分泌過多腐蝕胃腸黏膜。
生活中造成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真正原因不明,但肯定與遺傳因素、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則、吸菸、藥物、環境等因素有關。
潰瘍病在中醫辨證中大多數屬於虛證、虛寒證,以脾虛為主,脾虛是形成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
慢性胃炎是由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反覆損害後,由於黏膜的特異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生改建,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慢性胃炎病人經常會在中上腹有嘈雜感、噁心、嘔吐、中上腹飽脹、隱痛、燒灼感、噯氣,並且進食可能會使上述症狀加重,嚴重者可有嘔血和黑便。
中醫認為脾胃虛弱為人體內在因素,多因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過度、久病體弱所致。其發病與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312」經絡鍛煉建議
1、 重點按摩足三里,可收到止痛、改善胃腸功能、促進潰瘍面修復的效果。雙手重疊放在胃脘部,做順時針方向按摩,或者以雙手掌面置於兩側脅肋部,做自上而下來回往返地擦摩,感到這部分產生溫熱感覺就可以了。我們也要常按或者擦熱背部的腧穴,並用手指按揉脾腧、胃腧、肝腧和腎腧等經穴,另外一個治療胃炎的穴位就是膝蓋上部的梁丘穴。
2、 做好腹式呼吸和體育運動,有利於全身氣血的暢通,促進胃腸功能的調節。
不可錯過!夏季腸胃不適的按摩方法
腸胃不適是夏季常見的病症,那麼夏季腸胃不適怎麼辦呢?如何緩解腸胃不適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夏季腸胃不適的按摩方法。
中醫首先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中醫常用天樞穴。此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中醫推薦足三里。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在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連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後要採用摩腹療法,採用坐或臥式,雙手疊掌置臍下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約3—5分鐘,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飯後半小時進行。
症狀:便秘、慢性腸炎等
1、按摩腹部:肚臍為圓心,雙手重疊,逆時針方向,沿腸道在腹內的位置,走形按摩;
2、揉拇指揉按中脘(肚臍正上方一橫掌,約四寸處);
3、擦腹肌:手掌根壓住腹肌快速向下擦。
專家提醒,如按摩時感到到病人的腹部是硬的,應馬上送醫院治療。家庭按摩只能作為輕症或慢性症的日常保健,發生急性腸胃炎時還要到附近醫院就診,切勿延誤病情。
症狀:腹瀉
1、逆時針方向按壓小腹;
2、掌根揉或點壓氣海(肚臍正下方兩指);
3、捏背:從腰部起捏拿起背部皮肉,向上移動,捏三下提一下,重複三至五遍。(小孩常用)
輕盈夏天:首推清腸通便排毒減肥的10種食物
很多人由於飲食、睡眠等問題引起便秘,要想減肥成功,必須解決便秘問題。便秘吃什麼好呢?小編給大家推薦10種清腸效果最好的食物,潤腸通便,而且熱量很低,讓你這個夏天更輕盈哦。
茶葉美容功效頂呱呱 除皺去黑眼圈超給力
茶樹生於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滋養,清和之氣代代相傳,譽為塵外仙芽。而一枚茶葉採摘下來,需經過揉捻、烘焙、緊壓等諸多工藝處理後,方能成為可供人們沖泡的茶葉。於此意義來看,茶的生命無異於經歷一場鳳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