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床玩手機,導致高位截癱?

是的。

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導致頸椎維持在前屈體位,久而久之可致頸椎生理曲度丟失甚至反弓,加速頸椎退變,導致脊髓、神經受壓,從而引起頸部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狀,甚至引起四肢癱瘓等嚴重併發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手機對人們而言可謂是越來越重要了。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手機不僅已經不可或缺,更是少看一會都不行。一些人周末如果懶得出門,往往就會靠玩手機打發時間。但長期玩手機其實是個存在健康隱患的壞習慣,網絡上甚至有長期臥床玩手機可導致高位截癱的傳言。而且這還真不是瞎編的謠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此前曾收治過一名四肢癱瘓的年輕患者,一查竟然是連續通宵2天玩手機惹的禍!

  

為什麼玩手機竟然會和癱瘓這種可怕的症狀聯繫在一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表示,這主要與使用手機的姿勢不正確有關。

「很多人使用手機的時候都會低著頭,長時間的低頭狀態導致頸椎維持在前屈體位,這與人體頸椎生理曲度相反,久而久之可致頸椎生理曲度丟失甚至反弓,加速頸椎退變,導致脊髓、神經受壓,從而引起頸部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狀,甚至引起四肢癱瘓等嚴重併發症。」

同時,沈慧勇教授還指出,長期熬夜玩手機會讓人體長期處於亢奮狀態,無法得到應有的休息,更會增加出現癱瘓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熬夜甚至通宵玩手機的人群,機體因為休息不足和長期處於亢奮狀態,會導致局部血壓變化,極易誘發本處於靜止狀態平素無症狀的血管瘤破裂出血,血腫壓迫脊髓也可導致癱瘓。」

總之,手機雖然好玩,但我們玩手機的時候也要注意姿勢和時間的問題,儘量少低頭使用手機,也要適時休息。在日常生活中,還要做好頸椎的保健工作,適當增加頸部活動鍛煉,或者是參加如游泳一類的體育鍛煉項目,可以有效延緩頸椎退變,降低頸椎病的發病率。

專家介紹

沈慧勇,中山大學二級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醫學博士、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名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主任、廣東省強直性脊柱炎綜合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廣東省脊柱脊髓疾病科研中心主任、中山大學脊髓損傷研究所所長。

特長:脊柱骨盆腫瘤en bloc(整塊)切除、脊柱畸形矯正、強直性脊柱炎、脊髓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脊柱外科疾病。

本文指導醫生:

沈慧勇教授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骨科

擅長疾病:在臨床對各種脊柱退變性疾病(椎管狹窄、腰...[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手機放床頭睡覺會危害健康嗎?

不會。

手機靜置時輻射水平極低,一般低於環境級監測設備的探測下限,即便放在床頭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如果不放心或者想更安全,可以把手機放在離頭部50cm或以上的地方,或者索性在睡前關閉手機。

手機目前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都會習慣睡覺前玩手機,到真正要睡覺時就隨手把手機放在床頭就睡。這本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事情,但網絡上卻有傳言稱睡覺時手機是不能放在床頭的,否則可能會危害健康。到底睡覺時手機放在哪裡最安全?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監測室主任、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電磁專委會秘書長寧健將為我們支支招。

  

首先,寧健主任強調,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手機一般是處於靜置狀態,這時候它產生的輻射遠低於通話時的水平,即便放在床頭,都是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手機靜止時由於沒有語音和數據信號,因此只有網絡溝通的極低信號,這時候的輻射水平極低,一般低於環境級監測設備的探測下限,大家大可不必對此擔心。」

其次,從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輻射對人體影響的角度出發,寧健主任表示可以把手機放得稍微遠一點,「手機輻射的能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放得越遠輻射強度越低。睡覺時不妨把手機放遠一點,比如說在距離頭部50cm或更遠的地方,這樣相比把手機放在床頭或是枕頭底下,能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輻射。」

如果實在不放心,寧健主任建議大家可以索性在睡覺前把手機關閉,這樣就能在完全沒有手機輻射的環境當中安然入睡了,「手機關機後,它不會再和網絡進行任何的電磁波信號溝通,也就不會產生任何電磁輻射。電磁輻射並不會殘留,從關機那一刻開始,室內也就再無由手機產生的電磁輻射。」

也就是說,睡覺時手機放床頭也並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如果想更安心一點,把手機放置在距離頭部50cm以上的地方或是關閉手機就可以了。

專家介紹

寧健,男,四川廣安人,蘭州大學核物理專業本科畢業,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監測室主任、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電磁專委會秘書長。

主要從事輻射環境監測、評價與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個核技術應用項目、輸變電工程和移動通信基站、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項目的監測、評價和驗收工作;主編出版《射頻電磁環境管理》和《工頻電磁環境管理》,主持或參與輻射環境類科研課題多項,撰寫並公開發表論文多篇。

本文指導醫生:

寧健 監測室主任

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監測室

擅長疾病:[詳細]

Wi-Fi輻射會損害健康嗎?

不會。

Wi-Fi輻射的強度是相當微弱的,不存在損傷身體健康的可能。Wi-Fi設備的安全使用距離是30-50cm,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時一般會遠超這個距離,所以即便是嬰幼兒及孕婦等高敏人群也不必擔心Wi-Fi輻射的問題。

身處網絡時代,網絡和信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家裡都會使用無線網絡,也就是Wi-Fi供手機和電腦使用。當Wi-Fi路由器發射信號時,在暢享網絡之餘有些人不禁會有這樣的疑問了:Wi-Fi輻射會很強嗎?會不會損傷健康?網絡上更曾經出現因為妻子懷孕就要鄰居關閉Wi-Fi的新聞。接下來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監測室主任、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電磁專委會秘書長寧健將為我們解答Wi-Fi輻射的相關疑問。

  

首先,寧健主任強調,Wi-Fi輻射的強度是相當微弱的,不存在損傷身體健康的可能,「在生態環境管理中,Wi-Fi屬於可豁免的設備,其產生的電磁輻射水平很低。通常情況下,Wi-Fi設備離人體的距離超過30-50cm,就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其次,據寧健主任介紹,在整體輻射強度很弱的前提下,人們距離Wi-Fi設備越遠,其輻射值就會來得更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使用習慣,我們大多都可遠遠超過Wi-Fi設備的安全範圍,「只要距離Wi-Fi設備30-50cm以上,其輻射水平就不會帶來任何傷害。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不會貼著Wi-Fi設備來使用,一般離設備幾米遠,因此使用Wi-Fi可以說是非常安全的。」

最後,針對孕婦、嬰幼兒等敏感人群,寧健主任表示,他們雖然對電磁輻射更為敏感,也需要更加注重電磁輻射防護,但也不必過度恐慌,普通工作生活環境下更沒必要購買防輻射服之類的產品增加心理負擔,「對大多數人來說,正常的生活環境中包括Wi-Fi設備等用品帶來的電磁輻射值都是安全的,不必因此太過擔心。防輻射服的效果參差不齊,反而增加自身心理壓力,因為家裡有孕婦要求鄰居拆除Wi-Fi設備更屬於反應過激,這都是不可取的。」

整體而言,家用Wi-Fi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只要正常使用,大家大可不必擔心其輻射的問題。

專家介紹

寧健,男,四川廣安人,蘭州大學核物理專業本科畢業,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監測室主任、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電磁專委會秘書長。

主要從事輻射環境監測、評價與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個核技術應用項目、輸變電工程和移動通信基站、中國散裂中子源等項目的監測、評價和驗收工作;主編出版《射頻電磁環境管理》和《工頻電磁環境管理》,主持或參與輻射環境類科研課題多項,撰寫並公開發表論文多篇。

本文指導醫生:

寧健 監測室主任

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監測室

擅長疾病:[詳細]

手機輻射導致腦瘤?

不是。

手機電量越小,輻射越大?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