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肩風的艾灸療法

技術一

艾灸穴位:肩髁(患)、肩髎(患)、肩貞(患)、臂臑(患)、油池(患)、合谷(患)、外關(患)。

操作規程:

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灸1次。

②艾條迴旋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灸1次。

③艾炷隔姜灸:每次選2~4個穴位,每穴灸5~1壯,艾炷如棗核大,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

④艾炷隔鹽灸:取食鹽適盤研為細末,納入神闕穴,使與臍平,上置黃豆大艾炷灸之,每次灸5~30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

⑤艾火針襯墊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5~10分鐘,以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

⑥溫灸器灸:取艾絨適量摻入中藥粉,裝人溫灸器內點燃灸,施灸時多選用肩部壓痛點,每次灸15~30分鐘,每或隔日灸1次。

⑦溫針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灸1次。

⑧瘢痕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4~7壯,艾炷如棗核大。

主治:肩部束痛,遇風寒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弦滑或弦緊。

技術二

艾灸穴位:肩髁(患)、肩髎(患)、肩貞(患)、條口(患),陽陵泉(患)。

操作規程:進行艾炷發疱炎,將黃豆或麥粒大小的艾炷置於塗上凡士林的條口穴、陽陵泉穴上,點燃施灸,待患者自覺燒灼感時再忍2~3秒即可去掉艾炷,再塗上凡士林換住施灸,每穴每次施灸2~3壯。施灸過程中令患者活動肩關節。施灸後局部有小水疱,任其自行吸收:如果水疱較大者,用針挑破,塗以甲紫,紗布覆蓋,膠布固定。一般次即可以見效。適用於病初酸痛較劇者。

主治:肩部疼痛劇烈,活動受限,遇風寒則疼痛加重,得溫疼痛減輕,畏寒怕風,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弦滑或弦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技術的操作規程

一、辨證施灸

艾灸療法是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氣、調整陰陽,恢復機體各器官、組織功能的失調而達到治病目的;在使用艾灸療法寸,必須嚴格按照中醫基礎理論和經絡腧穴理論及針灸治療的基本規律選取不同的部位、經絡、穴位、時間及補瀉方法以辨證施灸。

二、選擇體位

病人的體位是否合適,對於正確取穴和進行灸療操作有一定的影響。部分重證和體力衰弱的病人,體位的選擇更為重要,體質虛弱或精神緊張者要採用臥位。不舒服的體位在操作期間往往可因移動肢體而引起意外。總之,選擇體位以醫者能正確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肢體舒適並能持久為原則。

三、點穴

施灸時必須取准穴位,述需囑附病人不可移動體位,以保持穴位的準確。此外,還需使施灸的部位平直,一方面以便艾炷能平放,防止施灸時艾炷滾下,透燙傷皮膚;另一方面,艾條灸及溫針灸寸能使火力集中,熱力深透肌膚。

四、置住與點火

點穴後,不同的艾灸疔法有不同的置炷要求,如艾炷灸,可先塗些大蒜液、凡土林,然後將艾炷粘貼其上;溫針灸則在針刺入穴位後,將艾絨掉在針柄上或在針柄上套置一段1~2cm的艾條施灸,置炷完畢,可用線香點燃艾絨,艾炷灸從尖端開始,燒近皮膚時,若病人感到灼痛,可在穴位周圍用手拍打以減輕疼痛,灸完一壯後,以紗布蘸冷開水抹淨所灸穴位,再依前法續灸,一般可灸7~9壯。斷灸從底部開始點燃,直到艾絨燃盡為止。

陽痿的艾灸療法

技術一

艾灸穴位:命門、腎俞(雙)關元、腰陽關、中極。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進行艾條灸,每次每穴施灸10~15分鐘,或實按灸4~5次,每日灸治1~2次,或隔日灸治1~2次,10次為一個療程。②艾灶隔姜灸,每次每穴施灸5~7壯,每日灸治1次,或隔日灸治1~2次,艾炷如黃豆大,或半粒棗核大小,7次為一個疔程。③艾炷隔附子灸:每次選取4~5個穴位,每次每穴施灸5~7壯,每日灸治1次,或隔日灸治1~2次,10次為一個療程。

主治:陽事不舉,精薄清冷,陰嚢陰莖冰涼冷縮,或局部冷濕,頭暈耳鳴,面色慘白,畏寒肢冷,精神委靡,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技術二

艾灸穴位:命門,腎俞(雙)、關元、三陰交(雙)、陰陵泉(嘆)。

操作規程:①炷瘢痕灸:每次隨症取穴2~4個穴位,每次每穴施灸3~5壯,艾炷如黃豆大,或半粒棗核大小,每周灸治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②艾炷發疱灸:每次每穴施灸3壯,艾炷如黃豆大。待艾炷燃燒至1/3~1/2時,局部自覺灼痛時,稍忍2~3秒,即去艾炷,再換炷施灸。灸後局部有白點,1~2小時後起疱。大者用針刺破放水;小者可以不必處理,待其自行吸收。一周灸治1次,3次為一個療程。

主治:陽事不舉,陰囊陰莖冰涼冷縮,或局部冷濕,頭暈耳鳴,面色慘白,畏寒肢冷,精神委靡,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技術三

艾灸穴位:關元、神闕、中極、腎俞(雙)、腰陽關、命門、心俞(雙)。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每次選用3~6個穴位,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或隔曰灸1次。②溫灸器灸:每次選用3~6個穴位,每穴灸15~30分鐘,每曰或隔日灸1次。多選用俞募穴。③隔姜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5~10壯,炷如黃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④隔鹽灸:取細食鹽適量納入神闕穴中,與臍平,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5~30壯,艾炷如半個棗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亦可在食鹽上置薑片施灸。也可用艾條在鹽上熏灸,每次10~30分鐘。⑤著膚灸:取中等艾炷,於關元穴每次灸30~50壯,7天灸1次。⑥瘢痕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3~5壯,艾炷如黃豆大,每周灸1次。⑦溫針灸:每次選用3~6個穴位,每穴針炎10~20分鐘,每日或隔日針灸1次。

主治: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精薄清冷,陰囊陰莖冰涼冷縮,或局部冷濕,頭暈耳鳴,面色慘白,畏寒肢冷,精神委靡,腰膝酸軟,夜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等。

技術四

艾灸穴位:脾俞(雙)、心俞(雙)、足三里(雙)、氣海、腎俞(雙)。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10~30分鐘,每曰炎1次。②隔姜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5~10壯,艾炷如棗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陽事不舉,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健忘,胃納不佳,面色不華,舌淡,苔白,脈細等。

癃閉的艾灸療法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②艾炷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5~10壯。每日1次。③溫針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灸1~2次。

脅痛的艾灸療法

操作規程:艾條灸:每穴灸5~10分鐘,每日灸2次。②艾炷灸:每穴灸3~5壯,每日灸1~2次。主治:脅肋脹痛,走竄不定,甚則連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則痛增,胸悶,善太息,得噯氣則舒,飲食減少,脘腹脹滿,舌苔薄白,脈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