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重在保元氣 五個方面要注意

人們的疾病與健康,衰老與長壽都和很多的飲食有關,除了外界的一些因素之外,我們自身和長壽的關係尤為重要,而尤其是對元氣的保養至關重要,中醫養生學的核心就是保養元氣,只有元氣足,身體才能健康,人亦才更長壽,那麼我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元氣呢?

天人合一 調於四時

元氣來源於先天父母,靠後天水谷精微滋養,以調節、維持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全過程,元氣盛,人之輕病可不藥而愈,重病可配合藥物或療法戰勝疾病。如元氣衰敗,雖有效治療,亦難免死亡。

中醫認為,人要適應自然氣候的變化,否則就會生病,甚至死亡。中醫學叫「天人合一」,也叫「天人相應」。人的健康長壽,是不能違背自然氣候變化規律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要注意適應四季寒、熱、溫、涼外,還要注意避其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更要注意防範反常之氣,這種季節氣候大氣反常所致之病叫做時令病。

如何避免反常之氣致病,首先應「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等,同時更要心理舒暢,無雜念妄想,勿勞心神,保持機體元氣抗病功能。這些預防措施對於老年或體弱多病之人,更為重要。這也叫調於四時,和於人體。適應季節氣候之突變,是中醫學養生之道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情志安寧 氣血通暢

中醫認為,生命活動,貴在氣血通暢,所以「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便是中醫治病的大法。影響氣血不暢的主要因素,就是心情不快,情志不寧。情緒安寧,可使氣血運行保持動態平衡,反常的情志,可使氣血運行逆亂。據統計,長壽健康者90%以上都具有溫和、開朗、樂觀的性格。中醫學將人的情志區分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個方面,也叫「七情」。七情太過就要情志不寧,損傷人體元氣和功能。七情又分別與人體五臟各有所關,如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如過怒傷肝,可導致肝臟疏泄條達和動升的生理功能失調,肝氣鬱而化火上逆,出現頭暈、頭痛、心煩、急躁、口苦等病症。肝氣鬱滯日久,又可導致機體有關臟器的關係失衡。首先會影響脾胃,出現胃病。臨床常見的高血壓病、眩暈病、膽囊炎、各種胃炎、神經衰弱等多種病,大都是由情志不寧而引起的。可見情志和人體生命健康關係多麼密切。所以情志的安寧,是中醫養生之道又一非常重要的方面。

動靜結合 形神合一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鍛煉,可強筋壯骨,增強機體功能,使人健壯。但活動鍛煉,必須動靜結合,形神合一。如鍛煉活動時,心神不靜,胡思亂想,反而促使氣血紊亂。只有形神合一,相互為用,互相依存,才能使人元氣充足,健康長壽。五禽戲、氣功、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等,無一不是既要形體活動,又要思想入靜,達到形神合一的。可見運動鍛煉,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是中醫學養生之道的重要環節。

飲食有節 保護脾胃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體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但飲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又必須依賴脾胃的功能健全才能完成。人體各部分組織器官無不靠脾胃的消化、吸收、輸布水谷之精微,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動。故養生十分強調重視保護脾胃。實踐證明,長壽又健康的老人,都是飲食好、脾胃健的人。同時脾胃功能健全,又可增加人體元氣的抗病能力,即免疫功能。漢末名醫張仲景亦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所以歷代醫家在治療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方面,都十分重視調理脾胃。

脾胃之功能損傷,可來自多方面原因,如氣候的突變和精神刺激等等,但主要在飲食方面,暴飲、暴食、過食生冷肥膩之品,或過飢過飽、飲酒過度等,均可損傷脾胃。金元時代名醫李東垣亦指出:「脾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諸病之所由生也。」飲食方面最好能做到定時、定量、定性,早飯宜吃好、午飯可吃飽、晚飯要吃少,保護好脾胃。

中醫對食品種類亦非常重視。如《素問·臟器法時論》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說明人以米、麥、谷、豆等類為主食,再輔助吃一些水果,肉類少吃為益,多吃些蔬菜以補充飲食。現代科學對人體營養方面研究提出:主食宜粗細糧搭配,吃飯宜七八分飽,不甜膩,多食蔬菜,適當吃些水果、瘦肉、蛋類、魚蝦等品,保證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中醫養生還有食療、藥膳等,可適當選擇。

益腎固精 全真養形

腎臟為人體重要臟器之一,中醫學稱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旺盛,可使人精氣充盛,生殖力強,思維敏捷,筋骨強健,耳聰目明,年老而精力不衰。故歷代中醫學家都主張將益腎固精作為保健強神益壽延年的養生重點。有人雖年逾古稀,但仍耳不聾、眼不花、發不落、齒不脫、精力充沛,都與腎固精足有關。相反也有人年不過花甲,卻未老先衰。造成腎精虧虛的原因很多,最常見且易造成腎虧的是青中年時期縱慾過度,妄想勞甚,不知養生所致。所以中青年時期不知固腎養生,病已造成,想補救已悔之晚矣。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年老不衰,青中年時期就要房事有節,清心寡欲,注意益精固腎。

中醫學養生之道,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想達到精、氣、神充沛,既長壽又健康,難度雖有,但如能做好以上五個方面,是完全能實現的。的疾病與健康,衰老與長壽都和很多的飲食有關,除了外界的一些因素之外,我們自身和長壽的關係尤為重要,而尤其是對元氣的保養至關重要,中醫養生學的核心就是保養元氣,只有元氣足,身體才能健康,人亦才更長壽,那麼我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元氣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季寶寶感冒怎麼辦

  秋天到,天高氣爽,但對於剛經歷了一個夏日的人們來說,秋季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較大,一時難以適應。加上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外出添減衣服不妥,一不留神容易感冒。秋季感冒雖然猖獗,但是只要保證自身有充足抵抗力,就能夠預防感冒,安然度秋。

  但應該從哪些方面增強自身抵抗力呢?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晨起床後,及時打開窗戶,呼吸室外新鮮空氣,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早上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泡腳,長期堅持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抵抗力,有效防止感冒。陳醋加熱,關上門窗,隔一段時間在房間裡熏蒸一次,可有效殺除感冒等病毒。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另外,要根據時令氣候、天氣冷暖及時加減衣物,不可硬撐。

  二、堅持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應適當在室外散步、打球,老人則可練拳、習劍、做操,這樣可提高身體禦寒能力,防止感冒的發生。每天晨起後,堅持到室外慢跑一刻鐘,或者做做早操、打打太極拳,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即使感冒了,也應該做少量運動。因為研究顯示,少量運動有助於緩解症狀。

  三、飲食調整法有助於滋陰潤肺

  中醫認為,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與五臟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五味歸五臟之說。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因症、因人、因地、因時施膳是保證科學進膳的根本。可以適當多吃些滋陰潤肺的水果,如梨、柿子、石榴、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白菜、豆角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此外,還可吃些紫米、芝麻、栗子等食物,既滋陰又健脾,對深秋養生極好。

  具體飲食調理可以吃這些:

  1.維A和維C

  維生素A對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具有保護作用,患兒缺乏容易發生氣管炎、肺炎、腹瀉等。小於6個月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應當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孩子,應選用母乳化或嬰兒配方乳,其中的維生素A可滿足孩子的需要。大於6個月的寶寶可適當多添加肝臟、蛋黃、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1歲以上的孩子除了攝入充足的肉、奶、蛋外,富含β-胡蘿蔔素的深色水果蔬菜在感冒期間必不可少,建議在烹調此類蔬菜時應使用適量的食用油翻炒,有利於β-胡蘿蔔素的吸收。富含鋅的食物也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寶寶感冒期間補鋅要以紅色肉類、動物內臟、乾果類、穀類胚芽和麥麩為主。

  此外,有證據表明,每天至少服用2000毫克的維生素C,可減輕感冒症狀。維生素C的補充可以通過自製新鮮果汁實現,這樣也能增加孩子的飲水量,如檸檬汁、梨汁、菠蘿汁、鮮橙汁等。

  2. 雞湯

  根據法國與比利時的專家研究,雞湯特別是母雞湯含有的維生素等營養素加在一起具有抗炎症的效果,可增強咽部的血液循環,增加支氣管的分泌,有利於清除侵入呼吸道的病毒,是抗禦感冒的佳餚。

  3. 香菇

  香菇的孢子上有檳榔狀的小顆粒,這種小顆粒能刺激感冒病毒,使其形成一層厚壁,失去致病的能力。

面部色澤變化 揭示疾病信號

人們常說今天氣色不錯,而我們所說的氣色一般指的是面色紅潤、有光澤,但是如果你的面部色澤發生了變化,那麼可能是人體內臟某器官發生了疾病,這就需要細心觀察,而這是通過中醫的望診來探病的。那麼什麼樣的臉色預示著什麼樣的疾病呢?

面部潮紅。是一種急性熱病的而色,如急性傳染病,高熱性疾病。這種熱病而容除了潮紅之外,還會有口唇周圍的瘡疹,或皮膚上的皮疹等。另一類而紅則不是潮紅,而限於而部某一局部,也能反映某些疾病,如兩而顴部呈紅色,特別是多午後發熱時加重,應注意是否有結核病;兩而頰部潮紅是心臟病的特徵。

面色變白。是指失去了原有的白裡透紅和光澤,變成失去血色的白,這應考慮身體某個部位血液丟失過多,使而部血管的血液減少而變得蒼白,如失血性休克等;也有因劇烈的疼痛而造成的休克而出現而部色白,有時出現冷汀、神志不清等症狀。

色青紫。是指缺氧和發紺的表現。一般都是由於氧的攝入不足,但血氧飽和度降低的結果,如心力衰竭、肺氣腫、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都可以出現而部青紫;如嚴重呈鐵青色,表示肺部、心臟疾病嚴重,如肺結核晚期,肺心病合併肺內感染,重度心力衰竭等。

面色變黃。常常是營養不良,貧血症的表現,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突然加重性而色變黃,表明肝、膽有病,膽汁代謝出現異常,最常見的是人的鞏膜先出現黃染,以後隨著病情加重而出現而部黃疸,如急性傳染性肝炎(包括B肝、C肝……)、肝硬化、肝癌、胰頭癌、膽管癌、膽道結石、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急性膽道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毛細膽管周圍炎、急性膽囊炎等,都可見到而色發黃。黃色晦暗,並還漸加重,屬於陽黃症,多見於肝膽病晚期或是晚期肝、膽、胰的癌瘤。新鮮淺色黃染,或時消時退的黃色,表明病症較輕,治療也容易,預後良好。

面色變黑灰暗,而無光澤。可以考慮既有藥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的,又是慢性疾病的徵兆。前者在停藥後或經治療後會很快恢復,但後者大部是晚期重症肝、腎疾病的表現,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肝硬化、肝癌、肝膽疾病晚期、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等,都會出現而色黑暗,無光澤。所以,當發現而色逐漸變黑時,應進一步做全而體檢。

脾胃虛弱怎麼辦?我有最好的食療方

脾胃虛弱的患者往往表現為胃脘部隱隱作痛,喜溫喜手按,脹滿不舒服,食後更嚴重,飲食減少,沒有食慾,或者飢餓也不欲飲食。面色暗淡沒有光澤,精神疲憊沒有力氣,容易拉肚子。這種情況下就應選取甘溫平和、補中益氣之品來健脾益氣,和胃溫中,下面介紹兩種健脾的食物。

秋季養生12防 防亂補防寒腿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之後氣溫逐漸降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是人們極容易出現倦怠、乏力等現象。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合適。但很多人對於秋季養生也存在一些誤區,我們來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