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禪在悄悄暴露性格,在人們進行交流的時候說話的習慣在暴露你的性格,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你沒太在意而已了,但是從舉止行為的確能夠反映出來你的一些東西,這才是真的吧……
1.「說真的,老實說,的確,不騙你」
這種人有一種擔心對方誤解自己的心理,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
2.「應該、必須、必定會」
此人自信心極強,顯得很理智,為人冷靜,自認為能夠將對方說服,令對方相信。另一方面,「應該」說得過多的時候,反映了有「動搖」心理,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的人,易有此類口頭語。
3.「聽說、據說、聽人說」
之所以用此類口頭語,是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心理形成的。這種人的見識雖廣,決斷力卻不夠。很多處世圓滑的人,易用此類口頭語。
4.「可能是吧、或許是吧、大概是吧」
說這種口頭語的人,自我防衛本能甚強,不會將內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來。在處事待人方面冷靜,所以,工作和人事關係都不錯。也有以退為進的含義。事情一旦明朗,他們會說,「我早估計到這一點」。從事政治的人多有這類口頭語。這類口頭語隱藏了自己的真心。
5.「但是,不過」
這類人有些任性,因此,總是提出一個「但是」來為自己辯解。「但是」語是為保護自己而使用的。也反映了溫和的特點,它很委婉、沒有斷然的意味。從事公共關係的人常有這類口頭語,因為它的委婉意味,不致令人有冷落感。
6.「啊、呀、這個、這個、嗯、嗯」
常是詞彙少,或是思維慢,在說話時利用這些詞作為間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頭語的習慣。因此,這種口頭語的人,反應較遲鈍。也會有驕傲的公務員有這種口頭語。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女性為什麼都怕「黑」?
在很多人眼中,黑暗等同於危險和恐懼。尤其對女性而言,晚上在家不開燈、一個人走夜路……都會讓她們內心感到不安。《亂世佳人》裡郝思嘉的女兒就是個怕黑的典型例子,她平時很勇敢,騎著馬跳躍都不怕,但當她一個人睡在不開燈的屋子裡時,卻會因為黑暗而惶恐哭泣。
怕黑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治療病區主任郭蓄芳表示:「怕黑是恐懼症的一種典型表現,在臨床上很多見,以女性或孩童為多。醫學上將其稱為單純恐懼,也就是只怕一種東西。有的人怕狗、怕貓,也屬於單純恐懼。」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也提出,怕黑是人的一種本性。有試驗發現,如果把嬰兒放在黑暗裡就會哭,這是從遠古時代遺傳下來的一種本能反應,人人都有。「瞎子摸人」的遊戲也有助於解開怕黑的謎團,眼睛被蒙上時,看不到東西,就會讓我們處於信息嚴重缺乏的狀態。此時,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方向,開始害怕被障礙物絆倒、害怕撞到牆上,也就是說,我們對周圍的一切產生了不確定感,安全感也就大大降低了。
「從性別上看,女性患上怕黑恐懼症的人數遠遠多於男性。」郭蓄芳說,這跟女性與生俱來的性格有關。女性天生比較膽小,心思較細膩,且富有幻想。黑暗並不可怕,但女性會想像其中潛伏著危險,結果越想越怕。但對不同的個體來說,許多過去的經歷,尤其是童年期的經歷,會給「怕黑」的本性又增加一些特殊的詮釋。比如媽媽本身就膽小,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那女兒就可能遺傳她的「恐懼」。
怕黑雖然是恐懼症的一種,但因為它不會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所以一般不會影響正常生活。郭蓄芳表示,人們在生活中會自然地形成一套應對策略,比如怕黑的人,會儘量和別人在一起,結婚後可能會儘早生孩子等。如果因為怕黑影響了正常生活,例如睡覺要開著燈,看見黑色的東西也會變得焦慮,那就需要接受干預治療了。
最後,郭蓄芳提醒,有些誘因會加劇單純恐懼,例如怕黑的人,在走夜路的時候被別人嚇一跳,那他就會變得非常緊張,甚至再也不敢晚上出門。因此,怕黑的人要儘量避免可能出現的刺激,周圍的人也要對其給予幫助。
咧嘴大笑更長壽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微笑的時候,嘴咧開的程度越大,眼睛周圍聚集的皺紋越多,那麼他就可能越長壽。
長期以來都有這樣一個說法,開朗達觀的處世態度可以影響人的壽命。最近美國密西根州韋恩大學一個科研小組做了一項研究,從數據上證明了這個觀點。
據悉,研究人員是從184名已故棒球運動員拍攝於1952年的照片入手分析的,他們根據照片上的面部表情把這些運動員分成了3種類型,分別是「面無表情」、「露齒微笑」和「開懷大笑」。隨後,在收集到所有的運動員年齡、體重、身高和婚姻狀況等詳盡資料後,研究人員漸漸發現了面部表情與壽命之間的線索。
結果顯示,在這184名已故選手中,那些幾乎「面無表情」的人平均壽命在72.9歲左右,「露齒微笑」的人大約能夠活到75歲,而「開懷大笑」的人平均壽命則達到了79.9歲。
另外,這項研究還發現,「強顏歡笑」是無濟於事的,只有那些從心底感到快樂的人才有機會延長壽命。
實木地板裝修五項注意
實木地板的價格比較高,如果因為鋪設不當而影響使用壽命,那可就太不划算了。以下是鋪設實木地板時需要當心的幾個地方,為大家提個醒。
漱口水塗腳丫可治療腳氣
當皮膚曬傷、腳氣等小問題出現時,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吃的用的就能當藥用。近日,美國《預防》雜誌就此列出了家裡藥箱的6個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