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咳喘的艾灸療法

肺炎是不同病原體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小兒常見病之一。主要病原為病毒,其次為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由於小兒呼吸解剖生理特點所決定,絕大多數小兒患的是支氣管肺炎。秋末及冬季發病達高峰。

祖國醫學認為哮喘的發病內因是肺、脾、腎三髒不足,痰飲留伏,氣候轉變,接觸異物,則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辨證】 熱性哮喘:症見咳喘哮鳴,痰稠色黃。發熱面紅、胸悶膈滿,渴喜冷飲,聲高息涌,呼吸延長。寒性哮喘:證見咳嗽氣促,喉間哮鳴聲,咳痰清稀色白,呈黏沫狀,形寒無汗,面色晦滯,四肢不溫。緩解期可有肺氣虛弱、腎虛不納等型表現。

【治則】 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主穴】 大椎、肺俞、定喘、膻中、合谷、曲池。

【灸法】 雀啄灸,每次選3——5穴,每穴灸5—10分鐘。

【按語】 艾灸治療對緩解咳喘症狀有較好的效果,本病需藥物治療。急性期應臥床,恢復期可抱起活動,注意室溫以18—20度為宜,並保持適當濕度(60%左右),經常翻身,變換體位以減少肺部瘀血,促進炎症吸收。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要少食多餐。一般患兒只要及時治療,預後良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艾灸可治風寒感冒

秋風(微博)乍起,人們稍不注意,就會患上風寒感冒,出現頭痛、身痛、頸項僵痛、怕冷、無汗、打噴嚏、鼻塞、流清涕等症狀,有時可伴有發熱。中醫認為,艾灸治療風寒感冒很適合。

大椎穴:大椎穴在身後脊柱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主治發熱、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引起的四肢發、肩背冷痛、身體虛弱等。每晚灸一次,或隔日灸一次,每次10~15分鐘,至痊癒。

合谷穴:手中大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處。感冒時灸合谷對鼻塞流清涕非常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則灸右合谷穴;右鼻塞則灸左合谷。每次灸5~10分鐘,至痊癒。

風池穴:風池穴從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可以摸到一個凹陷處,左右各一。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等。灸之可解表散寒,治風寒感冒引起的頭頸疼痛。此穴有頭髮覆蓋,所以艾條需遠些。每次10~15分鐘,至痊癒。

風府穴:風府穴取穴時,俯伏取穴,在項後正中,枕骨粗隆(後腦勺)往下兩筋(兩側斜方肌)之間摸到凹陷處。主治頭痛、眩暈、項強等頭項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緩解頸項強直。此穴有頭髮覆蓋,所以艾條需遠些。每次10~15分鐘,至痊癒。

帶下病艾灸治療效果更佳

清著名婦科中醫經典著作《傅青主女科》認為,帶下病主要是帶脈受傷害,原因是脾氣虛弱,肝氣鬱積,濕氣侵入及熱氣急逼所引起,因而認為帶下病大多是濕證,是濕熱侵入胞宮、陰器,累及任脈和帶脈,使任脈失固,帶脈失約而導致婦女發病。

由此得出帶下病的病位在任、帶二脈,與脾、腎二髒關係密切。脾為中州後天之本,喜燥惡濕。如因飲食不節,勞作失度,或思慮抑鬱致土衰木郁,水谷精微失於健運,停聚而成水濕之邪下流肝腎,浸及沖任致帶脈失其約束遂成本病。

再者腎為先天之根,中寓命門相火,乃元氣之宅。凡因先天不足,腎氣素虛,或房勞多產傷及下元是陰液滑脫走失於下竅也可釀成帶下病。

古法艾灸養生:調治感冒咳嗽

免疫力較低的人感冒後常常出現反覆咳嗽,這類患者多屬虛寒體質,空調冷氣、早晚間的霧氣即可使感冒後咳嗽反覆發作,這類咳嗽多數是輕咳,程度不劇烈,但反覆發作持續時間長。

艾灸緩解後遺症

春天自然界的陽氣萌動,人體的氣機也日漸活躍,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以試試艾灸治療中風後遺症,比如肢體力量差、麻木、乏力,尿失禁、尿瀦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