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氣管、支氣管或肺組織)出血,並經咳嗽動作從口腔排出的過程。咯血不僅可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環系統疾病、外傷以及其他系統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應與口腔、咽、鼻出血、嘔血相鑑別。
咳血的原因:
引起咯血的疾病並非只局限於呼吸系統疾病,雖然咯血以呼吸系統疾病為多見。下面列出引起咯血的各種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
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肺膿腫、肺癌、肺炎、肺吸蟲病、肺阿米巴病、肺包蟲病、肺真菌病、肺囊蟲病、支氣管結石、肺部轉移性腫瘤、肺腺瘤、矽肺等。這些炎症導致支氣管黏膜或病灶毛細血管滲透性增高,或黏膜下血管壁潰破,從而引起出血。
2.循環系統疾病
常見的有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主動脈瘤、肺梗死及肺動靜脈瘺等。
3.外傷
胸部外傷、挫傷、肋骨骨折、槍彈傷、爆炸傷和醫療操作(如胸腔或肺穿刺、活檢、支氣管鏡檢查等)也偶可引起咯血。
4.全身出血性傾向性疾病
常見的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肺出血型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肺型鼠疫、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5.其他較少見的疾病或異常情況
如替代性月經(不從陰道出血)、氧中毒、肺出血腎炎綜合徵、支氣管擴張、鼻竇炎、內臟易位綜合徵等。
大咯血的搶救:
(1)體位保持鎮靜,不要驚慌,令患者取臥位,頭偏向一側,鼓勵患者輕輕將血液咯出,以避免血液滯留於呼吸道內。如已知病灶部位則取患側臥位,以避免血液流入健側肺內。如不明出血部位時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
(2)鎮靜避免精神緊張,給予精神安慰,必要時可給少量鎮靜藥,如口服安定。
(3)咳嗽劇烈者咳嗽劇烈的大咯血患者,可適量給予鎮咳藥,但一定要慎重,禁用劇烈的鎮靜止咳藥,以免過度抑制咳嗽中樞,使血液淤積氣道,引起窒息。
(4)觀察病情密切觀察患者的咯血量、呼吸、脈搏等情況,防止休克的發生。
(5)勿用力排便防止用力大便而加重咯血。
(6)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患者感胸悶、氣短、喘憋,要幫助患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條件時給予吸氧。
(7)窒息患者的搶救如若發生大咯血窒息,立即體位引流,取頭低足高位(可將床尾抬高45度左右),或側頭拍背。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如何治風濕熱?風濕熱的治療要找對方法
風濕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這種病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所以說,風濕的治療是很重要的。那麼,風濕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些呢?一起來看專家的介紹。
風濕病的早期症狀表現主要有:
1、發熱是風濕病的常見早期症狀表現,可為低熱、中等度發熱、也可為高熱,往往可表現為不規則的發熱,一般無寒顫,抗生素無效,同時血沉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成人斯帝爾病、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症狀表現。
2、疼痛是風濕病的主要症狀表現,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風濕病的疼痛中,起源於關節及其附屬結構的疼痛最為常見,然而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也可見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病變。
3、肌肉可有肌肉疼痛、肌無力,肌酶升高、肌電圖表現為肌原性損害等,如皮肌炎/多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4、常有自身抗體:抗核抗體、抗ds-dna抗體、抗e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風濕熱的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風濕熱活動期必須臥床休息。若明顯心臟受損表現,在病情好轉後,控制活動量直到症狀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臟擴大、心包炎、持續性心動過速和明顯心電圖異常者,在症狀消失,血沉正常後仍需臥床休息3~4周。恢復期亦應適當控制活動量3~6個月。病程中宜進食易消化和富有營養的飲食。
2.抗風濕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水楊酸製劑和糖皮質激素兩類。對無心腦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質激素,水楊酸製劑對急性關節炎療效確切。
3.抗生素治療
風濕熱一旦確診,即使咽拭子培養陰性應給予一個療程的青黴素治療,以清除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持續存在或再感染,均可使風濕熱進行性惡化,因此根治鏈球菌感染是治療風濕熱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應用普魯卡因青黴素,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鈉(苯唑青黴素鈉),肌肉注射一次。對青黴素過敏者,可予口服紅黴素。
4.中醫藥治療
急性風濕熱多屬熱痹,宜用祛風清熱化濕治法。慢性風濕熱則多屬寒痹,宜用祛風散寒化濕治法。糖皮質激素、水楊酸製劑等輔以中醫藥治療,可能取得較好療效。針刺療法對緩解關節症狀也有一定效果。
大暑養生 「養心」「避濕」雙管齊下
今年7月23日為二十四節氣之大暑,此時正是火熱的仲夏,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古人視「暑」即為「熱」,一般農曆6月初小暑先一步到來,大暑緊隨其後,之後天氣便達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且此時濕氣也是一年中最重的時節。
大暑時節風俗文化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1.浙江送大暑船祈福
據了解,清朝同治年間,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節前後為甚。當地百姓以為是五聖所致(相傳五聖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鍾仕貴五位,生前同科中進士,結果最後卻被皇帝冤殺,死後冤魂不散,常要作祟,皇帝便封他們為五方行災使者,民間稱作「五聖」)。由於五聖被視作凶神,人們既要供奉它,又要送走它,故此才誕生了「送大暑船」這一形式,這不僅十分符合中原文化中古人在儺儀中依靠不斷流逝的河水把疫鬼瘟神趕走這一習俗淵源,而且還反映了深植於我國古代文化中「逐疫」的民間信仰。於是在葭沚江邊建有五聖廟,鄉人有病向五聖祈禱,許以心願,祈求驅病消災,事後以豬羊等供奉還願。
2.廣東大暑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燒仙草本身也可入藥。民諺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之說。燒仙草是台灣著名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3.福建大暑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時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4.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棗莊吃伏羊的習慣,與當地的農事氣候有關。入伏之時,正是麥收結束,新面上市。是一個短暫的農閒期。夏收初過,人已疲憊,該休息休息,殺只羊犒勞一下自己,但又不捨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帶著外甥一起享用。逐漸就形成了一方民俗。
營養學家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認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放些辣椒油、醋、蒜,必然全身大汗淋漓,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大暑如何「養心」
按照中醫理論,季節和五行五臟是對應的,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所以「養心」是夏季養生關鍵點。中醫所謂「養心」,並非完全與現代醫學「心臟」概念相同,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養心」除了能順應中醫理論夏季養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顯的實際意義。因為在暑天,氣溫過高本來就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所以養心是防止情緒起伏,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暑天「養心」首先要做到讓心靜下來,清心寡欲、閉目養神都有利於「心」的養護。而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都有利於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1.睡覺寧心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熱天睡好覺,勝吃西洋參」。睡眠好,心情好,有利於心神的寧靜。所以應該在作息上符合當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而相對不足的睡眠則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
2.大笑放心
笑是夏天養生的良藥。「笑一笑,十年少」,不無道理。笑是精神愉悅的一種標誌,夏季氣候悶熱,易使血壓升高,心煩意亂,這時若能笑口常開,就能改善情緒,從而協調人體各臟器的功能。
3.飲茶安心
夏季天熱容易出汗,尤其大暑時節達到一年最熱的時候。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清心茶:用金銀花、金蓮花、百合花這三種花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清心火、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簡單且實用的養心茶。
4.喝粥健心
喝粥養生是大暑時節比較好的選擇,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荷葉薄荷粥:鮮荷葉1張,薄荷30克,粳米100克。將荷葉洗淨、切碎,薄荷洗淨,兩物加適量清水用中火煮後取汁,倒入粳米煮粥,然後加冰糖,即可食用。
養心還需降「火氣」
夏季本來就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尤其暑天更是達到一年中最「火」的的時候,所以清火也是養心重要途徑。而「清火」又有清內火和清外火之分。
清外火 「外火」即是指自然界高熱的氣溫。它可使皮膚鬆弛、多汗,引起日光性皮炎,亦可導致體溫中樞的散熱障礙,使溫熱蓄積而發生中暑。當氣溫達30—34度以上時,胃酸分泌會減少,胃腸蠕動會減慢,人的食慾下降。暑天要儘量避免烈日直接照射,外出或工作時戴好遮陽帽,必要時在皮膚上塗一層防曬護膚品,注意室內通風降溫,以防「外火」內侵。 清內火 「內火」即機體內陰陽平衡失調而出現的內熱症。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腎火。暑天重點是清「心」火。夏天暑熱,最易腎水不足,心火過亢,水火失濟,而出現心悸、心煩、失眠、頭痛、腰酸軟、大便秘結,舌尖痛,口腔炎等症。因此,夏天必須注意補腎之水,以清過亢的「心火」,這樣才能水火相濟,陰陽平衡。
暑天如何「避濕」有講究
大暑前後溫度達到一年中的頂峰,其悶熱程度也達到頂峰,中醫認為此時是濕氣最重的時候,人們非常容易受濕熱邪毒侵襲,經常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黏膩、腹瀉嘔吐、口舌生瘡等症狀,所以此時養生還要注意「避濕」。
1.避開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2.堅持適當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飲食油膩、缺乏運動。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適當鍛煉,使身體能夠時常出出汗,這樣可以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3.不要睡涼地板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4.保持室內流通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想要「避濕」 常按三大穴位幫到你
1.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舒服。
2.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3.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夏季濕疹多見 用馬齒莧祛濕
夏季天氣炎熱,而且比較潮濕,而濕疹跟濕氣重有很大關係,所以在這個季節濕疹患者很多。一般表現為在皮膚表面出現紅斑、小疙瘩、水泡等,大多比較癢。
在護理方面,如果方法不巧當很可能造成皮膚感染,治療起來更麻煩。推薦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在公園草地或野外採集一些鮮馬齒莧(也叫長壽菜),回來洗淨後煮水喝或者外用塗抹,可以起到祛濕清熱的作用,對於治療濕疹效果很好。當然,也有很多人採摘馬齒莧直接拌涼菜吃,既能當菜也能祛濕。
經期可以運動嗎 女性經期如何運動才好
舒展的腰身,挺拔的身姿,是每位女性追求的目標,運動也因此成為習慣,但每月如期而至的特殊時期卻總是困擾女性,很多人常規的運動也會使生理期紊亂。
大暑節氣正當時 三伏天防病4要點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台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