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寒氣入侵,造成肥肉堆積在下半身的肥胖,就是體寒肥胖。如果你經常覺得頭暈,感覺上半身不肥,但是下半身卻很胖,腿很粗時,你很可能已經被寒氣施咒,不知不覺便成了體寒肥胖者了!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屬於體寒肥胖,首先,你需要自己對照以下幾個問題症狀:
1、平時手腳發涼,一到冬天格外嚴重;
2、 平常不愛運動,宅女一枚,到了夏天幾乎一天到晚待在空調房裡;
3、 對照鏡子自測,發現腰以下格外地肥胖,腿特別粗;
4、非常愛喝冰水,吃水果、冰激凌等;
5、 一到夏天就喜歡穿得很少;
6、 經常痛經;
7、 黑眼圈很明顯,幾乎沒有消退過。
怎樣預防寒氣入侵?
一到冬天,很多女生都會有手腳冰涼的現象,長時間手腳冰涼,不僅難受,而且還容易生凍瘡及其他疾病。手腳冰涼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冬天血液的新陳代謝減緩,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使得手腳,尤其是指尖、腳尖等部尾的血液循環不暢,末稍神經循環不好造成的。體寒是由於體質和生活習慣的交錯而引起的症狀,要想徹底治療體寒,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意,並且長久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地防治體寒。
多吃北方水果少吃南方水果:產於南方的水果往往比北方的水果更「寒」,也更容易造成體寒。比如,香蕉與蘋果相比,香蕉更容易令身體感到寒冷,所以,體寒者應在選擇水果時,以北方水果為好。
適當攝取鹽分:在中醫中,鹽分有著溫熱身體的說法,所以,適當地攝取鹽分具有調整血液循環的效果。當然,鹽分也不可攝取過多,否則,對健康有所影響。
運動製造熱量
下蹲練習:將兩腿打開與肩同寬,兩手在頭後交叉,腳尖微微向外側打開。將背部的肌肉拉伸,一邊吸氣一邊下蹲,並儘量把姿勢做開,然後再一邊呼氣一邊回復原來姿勢。5—10次為一組,休息一分鐘後再做5組。
手指拉伸:手指在胸前鉤起,用力約7秒鐘,兩手向外拉伸。之後放鬆。在拉伸的時候注意不要在肩部過多用力,這樣重複幾次就可以使血液循環漸漸變得流暢。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突然犯糊塗警惕卒中 突發腦卒中如何應急
說到腦卒中,多數人想到的是嘴歪臉斜、肢體癱瘓等症狀,可事實上,腦卒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花樣」,突然「犯糊塗」,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表現。
陳老爺子雖然年過七旬,可身體一向很好,買菜做飯手腳也很麻利,鄰居們都很羨慕他。有一天,他外出買菜後迷失了方向,半天沒回家。家人到處尋找,終於在附近的一個小巷子找到了他。可這時的陳老爺子面部表情呆板,好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連兒女都認不出來了。家人連忙送他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左側頸內動脈嚴重狹窄,頭部CT有多發的腔隙性梗死,是典型的缺血性腦卒中。
醫生表示,這位患者的情況是由於年齡較大、加上平時沒有控制好高血壓,引起頸內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頸內動脈狹窄,進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所致。
腦卒中增長率達8.7%
近20年監測結果顯示,腦卒中死亡人數年增長率達8.7%。中國的慢性病防控目標要考慮國際社會設定的基礎,過去40年腦卒中發生率在發達國家降低了42%,但在發展中國家翻了一番。防控腦卒中的策略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要在策略上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第二是提高素質、教育先行;第三是高危篩查、目標干預。三高症、房顫和吸菸是導致腦卒中的大部分因素,還有被醫藥衛生界忽略的大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狹窄和高血壓。2009年6月,衛生部啟動了「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這個工程「牽住」了我國慢性病防控的「牛鼻子」,占領了一個重要的制高點,抓住了慢性病防控的龍頭。
腦卒中危害有多大
據測算,每年因為腦卒中的直接和間接經濟負擔達到400個億,對社會和家庭都是災難性地破壞。我國存活的腦卒中患者約有600萬—700萬,其中3/4都要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重度致殘約占40%以上。患者一旦得病,或生命不保,或癱瘓在床。自己不能再工作不說,常常還要陪上一個人護理。時間一長,患者本人感到痛苦,家屬也被經濟和精神上兩副重擔壓得受不了,對於貧困家庭更是天大的災難。我們經常能在農村見到一些輟學的孩子,輟學的原因很多是為了服侍家裡的癱瘓病人。
突發腦卒中如何應急
一旦注意到有腦中風發作的可能時,一定要趕快呼叫120送到醫院急救。家屬在等待急救時,需要知道以下幾點———
首先,不要急於從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時把病人平托到床上,頭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動。同時把患者衣領和腰帶鬆開,以減少身體的束縛所造成的血壓變化以及腦中風惡化。如果患者有嘔吐現象,或是想要吐的樣子,務必讓患者側躺,以避免嘔吐物誤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或是吸入性肺炎。側躺時記得讓癱瘓側在上方。
再次,如果有抽搐發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條裹上紗布墊在上下牙間,以防咬破舌頭。
最後,病人出現氣急、咽喉部痰鳴等症狀時,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從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要謹記的是,處理腦中風病人的大忌是搖晃、墊高枕頭、前後彎動或捻頭部、頭部震動等。
指甲發青或是有肺病!揭指甲中的15個健康密碼
不起眼的指甲經常被我們忽視,但它們很複雜。據美國《赫芬頓郵報》9月24日報道,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南部醫學中心皮膚科臨床助理教授和皮膚藝術學機構的創始人傑西卡·克朗特醫學博士介紹了15個有關指甲的知識。
1、指甲每個月平均生長3.5毫米。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統計:慣用的那隻手的指甲生長速度會快些,腳趾甲平均每月只長1.6毫米。
2、指甲上的白斑並不表明缺鈣。白斑是常見的,無害的,並不能表明身體缺乏任何特定的元素。白斑很可能是以前的創傷在指甲板(或是指甲基質)上留下的痕跡。
3、指甲和頭髮都由蛋白質構成。指甲和頭髮都是由角蛋白構成的,只是組合方式不同而已。這就意味著有益頭髮健康的食物同樣也有益於指甲,如維生素、蛋白質等。人們也需攝入健康的油脂和脂肪來保持頭髮和指甲滋潤。
4、男人指甲的生長速度快於女人。這是美國皮膚病學會的研究成果。唯一可能的例外是女人在懷孕期間的指甲生長速度要快於男人。
5、指甲是靈長類動物特有的。雖然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腳爪,但指甲卻是區分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哺乳類動物的標誌。靈長類動物發育出了更為寬闊的指尖用於抓握東西。
6、咬指甲被稱為咬甲癖。它是最常見的緊張性習慣。根據美國《網絡醫生》網站的統計,10~18歲的孩子中約有一半的人會咬指甲,但大部分人會在30歲前停止這種習慣。
7、讓指甲得到充分呼吸。指尖的發硬部位實際上是活組織,塗抹指甲油會讓指甲變得非常乾燥,最終讓指甲喪失大部分水分而乾涸,使指甲缺乏靈活柔韌性和強壯性。
8、指甲是健康狀況的窗口。有的醫生僅通過指甲就能大致判斷人的健康狀況:發青也許有肺部疾病;角質層中存在毛細血管可能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當指甲出現異常,要及時就診。
9、指甲在夏天的生長速度快於冬天。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研究成果,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會影響指甲的生長速度。
10、有約10%的皮膚病與指甲相關。大約一半的指甲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其他常見的指甲疾病包括白斑、豎紋、細菌感染和嵌甲。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易存在指甲問題。
11、壓力會影響指甲的健康狀況。除了咬指甲以外,慢性壓力還會抑制指甲的生長。因此,處理好壓力並保證睡眠,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能讓指甲擁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12、人們反感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原因在於這種噪音所發出的頻率會被耳道的形狀放大。當然心理暗示也在起作用。
13、指甲的角質層具有保護功能。角質層能密封防潮和防止細菌進入人體,這就是美甲師不把它切除掉或挑開的原因。處理角質層時應當儘可能保持原樣不動。
14、指甲的硬度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指甲的形狀和生長速度,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如果指甲經常折斷或剝落,那可能因為太幹了。
15、指甲需要血液才能生存。指甲受傷後脫落是因為受傷指甲板的血流量供給不如正常指甲。當指甲基質和甲床重新長出指甲後,這就是個新指甲。
這樣吃飯易惹膽囊結石 喝飲料排結石不靠譜
很多人都知道「不吃早餐易惹膽結石」的說法,膽結石真的和吃不吃早餐有關嗎?還有哪些因素很讓人惹上膽結石?
周末成上班族的集中運動日 日常運動更重要
一到周末,市民陳先生就開始忙碌的「周末運動」。上周末,他先是花兩個小時爬嶽麓山,下山後稍作休息,又和朋友在羽毛球館裡鏖戰了兩小時。晚上,他還準備在健身房跑步1小時,但剛跑不久,大腿就開始劇烈疼痛,到醫院被查出肌肉拉傷,主要原因是運動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