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不發言,小會不發言,前列腺發炎」,這則調侃中年男性的笑話如今倒是適合80年後的年輕人。泌尿外科專家稱,門診中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以20-40歲年輕人多見,常常因為性生活過頻或不潔性生活,使得局部充血或感染所致。專家表示,慢性前列腺炎雖帶有一個「炎」字,但治療的方向已經由原來的大量使用抗生素消炎轉向為緩解症狀為主,症狀改善就算有效了。
${FDPageBreak}
20-40歲男性性生活過頻患前列腺炎
據調查,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而發病年
齡有年輕化傾向。「目前,前列腺炎患者占泌尿外科門診患者的50%左右,且以20-40歲年齡段人群多見。」專家稱,「由於年輕,性慾旺盛,前列腺局部反覆充血,加上抵抗力下降,容易下尿路感染,患上慢性前列腺炎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專家表示,急性前列腺炎未及時治療,很快就轉化為慢性前列腺炎,而慢性前列腺幾乎占了前列腺炎中90%以上的病例。來就診的患者多數表現為長期、反覆的骨盆區域疼痛或不適,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同時還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狀和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了這群男性的生活質量。
另外,前列腺B超檢查還發現一部分患者有前列腺結石(在前列腺部位有細微的鈣化的小沙子),這也可能是病原體持續存在和感染復發的重要原因。
慢性前列腺炎不致命,但讓人發瘋
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會陰部脹痛等症狀,有的患者不堪其擾,甚至還會出現精神症狀。陳先生就是一個快要崩潰的患者,他一個人在廣州做生意,應酬較多,喝酒、熬夜,性生活不太規律,這段時間腰酸背痛、全身乏力、頭暈、失眠、心煩意亂,就自己公司上百萬的合同都沒心情去簽。到醫院看病,輾轉了幾個科室之後,最後才來到泌尿外科,被確診為「慢性前列腺炎」。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前列腺炎患者身上並不少見,」專家說,「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症狀多,但又不是每個人都有尿頻、尿急等症狀,所以有時候會去神經科、消化科就診,後來才到泌尿外科,陳先生到泌尿外科的時候已經存在了精神心理問題。」
一般來說,經久不愈的前列腺炎患者20%-30%存在明顯的精神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徵改變,比如焦慮、壓抑、疑病症、癔症。所以,對於這類患者要徹底消除症狀需要較長時間,必要時需接受心理治療。
${FDPageBreak}
早期採用抗生素治療,症狀有改善
慢性前列腺炎治療效果在臨床上並不算太理想,有些患者病急亂投醫,在小診所花了幾千元還是沒治個明白。
專家認為,慢性前列腺需要綜合性治療。早期患病的(2-4周)的時候,可以使用抗生素消炎。現在認為,相當一部分慢性前列腺還是跟感染有關,因此早期採取口服抗生素為主,同時給予對症治療,比如頭痛止痛;尿頻尿急給緩解尿道緊張的鎮靜類藥物。接下來就可以前列腺按摩、中醫中藥等方法綜合治療。
目前,對於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療目標已經轉了方向,從以前的大量使用抗生素已經轉向緩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狀,而治得好不好也以「症狀改善」為主。可以肯定地說,雖然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或藥物有很多,但其中沒有一個能夠達到治療所有患者或緩解所有症狀的目的。因此,前列腺炎的治療應遵從醫囑,按時複診,並注意調整日常生活作息。
${FDPageBreak}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新主張」
(1)吸菸、飲酒、嗜辛辣食品都可能導致前列腺充血而疾病發作,有病人對菸酒特別敏感,一杯啤酒下去,會陰部就會開始疼痛了,所以,飲食方面一定要遵醫囑。
(2)生活要有規律,熬夜最不好。生活節律一旦被打破,機體的平衡失調,就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特別容易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炎症發作,反覆如此,病情加重越發難以治癒了。
(3)不可否認慢性前列腺炎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性功能障礙,比如早泄、ED,但如果還行的話,可以有適當的性生活,因為定期排排前列腺液(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一部分),對疾病也能能起到緩解作用。
(4)避免久坐,特別是柔軟的沙發,窩在沙發里,前列腺長期充血和盆底肌肉長期遭受慢性擠壓,顯然容易導致炎症發生。專家指出,像司機就最容易患慢性前列腺炎,就是因為久坐的緣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看似恐怖的「死亡居家指南」
我的書架上,有好幾本與死亡有關的書:厚厚的一本《死亡文化史》,李西閩兄的《死亡之書》,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死亡,從我3歲那一年母親死去開始,就與我有了必然的聯繫。從前,我會恐懼那一個被大人們妖魔化了的死亡世界,害怕那莫名的黑夜中的「鬼」。以致於嚴重到成人之後的我,依然不敢面對哪怕是一部捏造出來的恐怖電影。而我成人之後所面對的死亡事件,包括二十歲那一年,一個身邊認識的年輕女子的自殺;還有自己一個親人的壯年早逝;還有我非常喜愛的詩人海子、戈麥、駱一禾等人的非正常死亡,以及更多的媒體所報道出來的各種天災人禍……這些讓我的頭腦常常與一個「死」字打著交道。當然,很多人,想來也會如我一樣,本能地想到「死」,正如我們本能地求「生」。
這個時候,我看到這本書――《死亡居家指南》。單單是這個名字,已經足夠吸引對死亡這個主題一直感興趣的我。這本書的扉頁有這樣幾句話:「這個世界充滿了柔弱又堅韌的普通生命。」「即使這般恐懼,當生命就要漸漸駛入不見,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這是一場對話,在你和生命之間。」「這是一個詩意的時刻。」是的,這幾句簡潔的提示語,就像一個個別致的指示牌,引領我們進入這本書的世界。
其實,這本書並不恐懼,也不沉重。這,正是「死亡」與「居家」疊加在一起所造成的效果。這本書,只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居家女子,在她生命最後存留的一段時間內,依然照常平靜又安然地打理著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她回憶往事,清掃房子。她烹煮美食,與家人一起遊玩。而關於如何面對死亡的話題,也如光芒雨露,一點一點不露痕跡地出現在她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作為一個專欄寫作者,她依然以詼諧的筆調,與各種身心遭遇困頓的傾訴者對話,在她生命最後的這段光陰里,她留給身邊有關或者間接有關的人的,依然是如常的溫暖和和煦。好像她的生命里有著源源不斷的源泉,即使到了生命行將接近尾聲的時刻,她仍然能為別人寫下這樣的句子:「為死亡做準備實際上很簡單。大多數人都希望平靜地在家中死去。把死亡的時刻浪漫化,打開經典的音樂,喝點異域的草藥茶,讀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可是病人也許希望躺在後院兒,喝著飄仙一號,聽著格拉迪斯・米爾斯的鋼琴。或者也許他們更希望帶著赫伯・阿爾伯特的提華納黃銅樂隊逃離。他們最後一頓飯也許是罐裝蕃茄粥,或一塊檸檬冰棒。這些都沒關係。」「我看著他們來來回回,心裡裝滿了他們,但是我經歷著完全的自由。我的家庭。看起來這是一個結尾,但不是再見。」這個生命意識將漸漸淡去的女人,為她的讀者寫下了最後一句話:「親愛的新娘母親:最後一個貼士,特地為你準備的。把安古斯圖拉樹皮粉放入麵團里,兩點心勺的量。這是我多年來一直不肯透露的配料。以後再也用不著了。」實際上,像這樣和緩、自然、舒切又充滿智趣的文字,在這本書中,比比皆是,處處發光。
就這樣,黛博拉・阿德萊德這個澳大利亞女作家,用這本書「寫虛構的絕症女作家如何應對自己的死亡和教給人們應對死亡的常識」的書,讓我們意識到,什麼樣才是一個人之作為人的最為優越最為自然的一種離世方式。
生活小絕招,怎煮飯不溢出?
在煮稀飯時往鍋里滴兩滴芝麻香油,開鍋後用小火慢慢煮,這樣粥就不會溢出來的;或者先淘好米,等到鍋大半開時,再把米下到鍋里,就可以防止鍋里的米湯往外溢了。用電飯煲煮米飯時,只要提前把米洗淨,放在適量的水中浸泡2~3個小時,再煮就能避免米湯溢出來了。
筆記本放腿上或導致男性不育
一項最近的研究顯示,男性將筆記本電腦放在腿上使用或對生殖健康有害。這種使用電腦的方法可能導致陰囊過熱,從而影響精子質量,甚至導致不育。
睡覺時枕頭太高易「鬼壓身」
不少人在睡覺中,突然感到仿佛有千斤重物壓身,朦朦朧朧的喘不過氣來,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想喊喊不出,想動動不了,人們感到不解和恐怖,好像有個東西壓在身上,也有人迷信的叫它「鬼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