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清熱祛濕湯有哪些

1、赤小豆苡仁冬瓜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30克、苡仁20克、冬瓜600克、蜜棗3個、生魚1條、豬瘦肉150克、生薑4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冬瓜切塊,赤小豆、苡仁浸泡;蜜棗去核;生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將各湯料放進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為文火煲約一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消暑利尿又不寒冷;滋陰潤燥補益又不燥熱,為盛夏秋暑時家庭養生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2、薏米百合鵪鶉湯

材料:薏米1兩、鮮百合兩包、鵪鶉6隻、瘦肉250克、姜。

做法:薏米百合清水洗乾淨,鵪鶉去皮洗淨,瘦肉洗淨切塊,煲里放上適量的清水,將材料倒入,開始用大火,水燒開後,轉慢火煲大約兩小時即可。

功效:薏米百合鵪鶉湯,有祛濕之功效,滋陰健肺,止咳補氣,適宜久咳虛喘者食用。

3、桑葉茅根健胃湯

材料:桑葉15克、茅根15克、黃豆100克、豬瘦肉500克、生薑片、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桑葉、茅根洗淨。黃豆浸泡片刻,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鍋內燒水,水開後放入豬瘦肉,焯去血水。各種藥材及生薑片、黃豆一起放入湯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煲約2.5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桑葉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除頭痛、止風、止瀉。茅根消暑解渴。黃豆能健脾寬中。此湯能清熱祛濕、健脾益胃。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濕熱體質祛濕氣的食療方法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薑3片。

做法:

1、赤小豆、陳皮分別洗淨,陳皮去瓤。

2、粉葛削皮洗淨,切塊,鯪魚宰洗淨,去髒雜,慢火煎至微黃,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

1、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

2、加淨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功效:祛除濕熱,養脾健胃。

痰濕體質的三種祛濕方法

1、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2、鍛煉運動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飲食調理法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餚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在春天裡,萬物生發,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祛濕氣多吃吃薏米

薏米則味甘淡,滲利即利水滲濕,像疏通水道一樣將水排走。一般性屬寒涼,和作為果實、種子及質重的藥物多為沉降藥,沉降則能滲利。薏米性涼而沉降,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吃薑可以祛濕

比如,白扁豆、山藥、薏苡仁等。此外,紅豆可以煮粥;綠豆可以熬湯;冬瓜適合略有水腫的人;荷葉能生脾胃陽氣,建議買些新鮮荷葉,在粥快煮開時放入,燜一會兒即可食用。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朮泡茶,同樣有祛濕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