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它出現疾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生活中我們可以在餐前散散步這樣有助於養胃。
傳統的養生習慣告訴我們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一個果,不上衛生所」……不過隨著科學的一步步發展,這些舊觀點遭到挑戰。實踐證明:飯後散步、飯後小睡、飯後吃水果、飯後刷牙、飯後喝湯均是不利健康的習慣。而一種強身健體的新方法——餐前保健,正在成為時尚。實踐證明,這種悖於傳統觀念與習慣的方法,是符合科學的,能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餐前散步 :散步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鍛煉方法。我國俗話講:「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即飯後散步有益健康。但據科學分析,飯後散步,並不正確。因為餐後食物集中在胃裡,這裡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來消化食物。此時,如適當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適量地進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後即行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相應減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餐後散步,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進行過胃手術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導致心絞痛,加重頭暈,上腹飽脹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以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而餐前散步則不同,此時胃中空虛,脂肪細胞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散步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故專家主張飯前1小時進行減肥鍛煉,如快速散步、慢跑等,持續約30-45分鐘,其效果較飯後運動好得多。
小常識:「飯後」小禁忌
飯後如果立即做一些對靈敏性和準確度要求較高的活動或工作,比如駕駛,則很容易導致不良後果。據美國保健學會專家的調查發現,許多車禍的發生與肇事者飯後立即駕駛有關。這是因為飯後血液都集中於胃部,大腦缺氧現象嚴重,注意力難以集中,反應速度減慢,靈活性下降。
養胃保胃你還可以做這些運動
跪姿前傾。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複做3~5次。該動作有助於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徵(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鬆,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複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煉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站立彎膝。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後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鬆肌肉。重複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老人散步有講究 甩手大步走更健康
對於老人來說,散步是最簡單的鍛煉方法,但是這看似健康的鍛煉方法,也有很多講究,甩手大步走更健康。
散步是最適合老人的鍛煉方式之一。但老人散步也有講究,掌握正確的姿勢和強度,才能對健康有益,達到鍛煉效果。
首先,要保證正確的姿勢,散步時千萬不要弓腰駝背,駝背會破壞身體平衡感,降低運動效果。
再次,要做到收腹,否則,無論你走多久的路,都將始終無法達到鍛煉腹部肌肉的效果。走路時還要做到挺胸、夾緊臀部等。
對於老人來說,還可適當加大散步的步幅,這樣才能運動大腿肌肉,避免出現蘿蔔腿。患有骨質疏鬆症及心臟病的老人,散步時可根據自己身體情況選擇中等步幅,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量出汗。
很多老人喜歡背著手散步,其實散步時應適當甩開手臂,起到一定的平衡身體的作用,防止發生意外跌倒,同時能防治肩周炎、肺氣腫、胸悶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散步時擺臂能讓行走的效率更高,同時,正確的擺臂姿勢能起到維持身體平衡、協調步頻、提高腿部動作的效果。因此,建議老人散步時選擇「鐘擺式」擺臂,正確方法為:肩部放鬆,兩臂各彎曲約成90度,兩手半握拳,自然擺動,前擺時稍向內,後擺時稍向外。擺動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過猛。
此外,老人散步應儘量選擇公園等環境舒適、空氣質量高的場所,儘量避免在街道及馬路上散步。此外,要避免空腹散步,在散步前要適當吃點食物,但不宜吃得太飽,如果吃得太飽,應休息30分鐘後再散步,確保消化道供血,增強消化功能等。
春季老人散步有哪些講究
春季雖然常常春雨綿綿,但是常出去走走對老人的身體有很大好處,春季老人出門散步有哪些講究呢?
春暖花開,老人在清晨或黃昏時分多到戶外走走,有利於身體健康。
散步是老人常用的鍛煉方式。看似很簡單,其實有大學問,老人身體狀況不同,選擇的散步方式也應略有差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時間和運動量,才能使鍛煉更有針對性。
對於老人來說,散步也是有講究的。從速度上來講,我們把散步分為慢速(每分鐘60—70步)、中速(每分鐘70—90步)、快速(每分鐘90步以上),老人散步時不妨留心算一算,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散步方式。
腦卒中康復期適合中速散步。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前,肌肉力量已開始下降,健康狀況不佳,腦卒中則雪上加霜,留下偏癱等後遺症。每周堅持散步3次以上,可有效改善運動功能,促進腦卒中的後期康復。腦卒中患者散步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不宜過長,每次20—30分鐘最好。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也可以選擇中速散步,鍛煉心肺功能。
快速散步預防關節炎。人在行走時,肌肉就像一個轉動的泵,能把血液推送回心臟。快步走路可以加快肌肉的運動,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因此,只要沒有常見慢性疾病的老人,都可以適當加快散步的速度,每分鐘走90—120步,每次堅持30—40分鐘。在確保無障礙的條件下,可以跨大步,速度適當加快,步姿敏捷,抬頭挺胸;肩部保持放鬆狀態。長期堅持快走,可以有效預防關節疾病;但對於已經患關節炎的老人則不適合,會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從而引起關節疼痛和腫脹,這類老人更適合中速或慢速散步。
血壓高適合慢速散步。對冠心病、高血壓患者來說,每分鐘60—70步的慢速行走較適合。速度過快會使血液循環加快,血壓升高,容易發生危險。這類老人最好的狀態是散步30分鐘左右,細汗微出,心率不快不慢,並且沒有頭暈、噁心、過度疲勞的感覺。患有下肢動脈硬化的老人,也不宜快速行走,否則容易導致血管順應性降低,彈性下降,而慢速行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個問題。
此外,胃病患者散步時可以兩手掌旋轉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進行,每分鐘40—60步,每次5—10分鐘,幫助改善胃腸道功能;有腰腿痛的老人可以試試倒退散步,雙手叉腰,先向後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可適當緩解腰腿痛;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散步時,兩臂隨步伐節奏做較大幅度擺動,每分鐘60—90步,可以增強胸腔功能,對肺氣腫、胸悶及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都有益處。
老人散步看體質 關節差別背手
散步,是老人最簡單的健身方法,方法簡單但是也有很多注意事項,老人散步要先看體質。血壓高,挺胸脯,腳掌著地、胸脯挺起,不要過分彎腰駝背,以免壓迫胸部。步伐應以中慢速為宜,不要太快,否則容易使血壓升高。最好不要在早上散步,應選擇晚飯後。因為一般來說,早晨人體血壓最高,傍晚相對穩定。
孕婦飯後散步好不好
專家指出,孕婦飯後散步是最佳的飯後活動方式,孕婦飯後散步也是有講究的。下面推薦幾種孕婦飯後散步的方法。孕婦飯後散步法一:舒緩散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