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心情不好易生氣?當心這6種疾病等著你,趕快改掉壞脾氣!

生活中,難免會有很多不開心或者是不順心的事,再加上隨著現在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壓力也很大,很多人就比較容易生氣,長期在壓抑的狀態下生活,這樣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傷害。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每個人面對這些事情的心態也會有所不同,往往有些人就很容易生氣。可能很多人覺得無非就是生氣,並沒有引起身體有什麼不好的反應,但是長期生氣會潛移默化地對身體產生傷害。

經常生氣易增加哪些疾病的風險?

1、頭暈頭痛

生氣的人往往情緒比較激動,情緒波動大也容易導致血壓不穩定,尤其是在生氣的情況下,有些人血壓會很快上升,對於一些本身有高血壓的患者,大怒很容易引起血壓急劇升高,血壓升高就會引起頭暈頭痛的現象,甚至會發生危險。

2、乳腺增生

很多女性往往比較喜歡生悶氣,稍微有點事情就會發愁很久,長期這樣下去,就會對乳腺產生傷害。很多女性就會出現乳房刺痛、脹痛、乳腺增生等表現。還有一些女性產後心情比較抑鬱,這樣下去容易誘髮乳腺炎。

3、中風腦梗

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人們的心情有關係,這些疾病與血壓的升高有一定的聯繫。當人們在生氣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本身血壓高的人很容易引起中風。

4、血糖升高

對於情緒不穩定的人來說,血糖也很容易不穩定。在著急、生氣、發怒的情況下,都比較容易導致血糖的升高,使血糖波動比較大。尤其是對於一些糖尿病患者,更應該時刻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

5、胸悶氣短

人們在生氣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大怒或者是大吵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心跳的加速、呼吸的加快,這是就很容易出現胸悶的感覺,甚至有氣短、喘不上氣的感覺,這都是生氣所導致的現象。

6、心臟疾病

總是生氣很容易導致神經處於緊張狀態,長期緊張或者是焦慮,很容易加重心臟的負擔,導致心律加快或者是心律失常,這樣下去,心臟會受到影響,從而容易導致心臟出現疾病。

長期生氣很容易導致各種疾病,以上就是常見的幾種,很多疾病都是對人體傷害很大的,發展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危及到生命。因此平時應該注意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保持好的心情,這樣才可以遠離各種疾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日常生活中要怎樣養膽?做好這幾點是關鍵

養胃很常見,但「膽」很容易被忽略。膽囊在右側肋骨下緣,是身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臟分泌的膽汁會在膽囊中儲存,等到進食時膽囊會收縮,排出膽汁來幫助食物消化。同時膽囊也有濃縮功能,膽汁能乳化脂肪,促進脂肪消化和分解,幫助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一旦膽囊出現問題,勢必影響膽汁正常分泌,降低消化能力,久而久之,引起消化不良、營養不均以及便秘和腹脹等,因此養膽護膽勢在必行。

日常生活中要怎樣養膽?

1、合理安排飲食

一日三餐必須定時定量,不能無緣無故推遲吃飯時間。膽囊最害怕的是不規律的飲食,因為這樣會改變膽汁中成分,尤其是改變膽汁中膽固醇和膽鹽的含量,從而導致膽結石。經過一晚上睡眠,會升高儲存在膽囊內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最終誘發膽結石。由此可見,規律飲食有多麼的重要,少吃或不吃零食,避免膽囊不斷受到刺激而使得膽囊收縮。

2、保持飲食清淡

少吃或不吃濃肉湯和油炸食物等,因為過於油膩食物會使得膽囊過度收縮,刺激膽汁分泌,易引起膽囊炎和膽囊結石。因此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推薦玉米粥、蔬菜、豆漿蛋類和麵條等,這樣能減輕膽囊的負擔。另外不能暴飲暴食,以免使得膽囊反射性收縮,引起膽絞痛。

3、多喝水

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大約30分鐘喝水一次,每次喝100~150毫升。多喝水能稀釋膽汁,避免膽汁生成結石,也有利於小膽石跟隨尿液排出體外。不能以碳酸飲料或果汁來替代。另外要遠離強烈調料味以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咖啡以及咖喱等。同時拒絕產氣食物,如洋蔥、黃豆和蒜苗等,注意飲食衛生,積極防止腸道寄生蟲以及細菌感染。

4、保持適度運動

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特別是長時間坐著的人,拒絕身體肥胖,因為肥胖是導致膽結石和膽囊炎的主要原因。晚上睡覺時必須保護好腹部,避免受涼,因為腹部受涼後可刺激迷走神經,使得膽囊強烈收縮。當發現有蛔蟲時需立馬用驅蟲藥物,足量足療程的用藥,因為蛔蟲過於活躍會鑽入膽道,從而引起膽囊炎。

5、敲打膽經

23點到凌晨1點氣血進入膽經,膽汁新陳代謝,利於食物消化和代謝。因此21:00~23:00可以對膽經部位敲打或揉搓,膽經在大腿外側,順著大腿從上往下拍即可,能達到疏肝利膽和排毒化瘀效果,特別適合肝膽疾病的患者。但23點之後就不要敲打了。

溫馨提示

若想要保護膽囊,必須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遠離高質量和高脂肪的飲食結構,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能幫助膽固醇代謝,避免生成膽結石。每年至少去醫院做一次膽囊檢查,能及時發現膽囊問題及時解決。

血液病包括哪些病?這4類常見病,你了解嗎?

血液病是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其主要特徵是貧血、發熱和出血。最近這幾年血液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不管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有可能會發病,其主要誘因是化學和物理因素、遺傳、生活在污染環境和免疫功能等。

血液病包括哪些病?

1、骨髓增生性血液病

雖然骨髓增生性血液病發病率低,但這是非常兇險的疾病,包括慢性脊髓纖維化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

2、白細胞類血液病

受到病菌感染、免疫系統崩潰以及濫用藥物等會降低白細胞數目,引起白細胞減少症或導致粒細胞缺乏症。受到感染、慢性炎症、過敏反應或患有腫瘤都會升高白細胞數目,當白細胞數目增多時會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症。多種惡性血液病跟白細胞質異常有關,如骨髓瘤、淋巴瘤以及白血病等。

3、出血性血液病

出血性血液病的發生率跟凝血機制以及血小板有關,如原發性或繼發性的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增多症,也包括血小板異常引起的血小板功能缺陷症。還有凝血因子減少時會導致血友病,凝血功能亢進時會形成血栓。

4、紅細胞類血液病

造血系統中紅細胞數目增多時會引起紅細胞增多症。也有部分患者出現紅細胞異常減少,如紅細胞受到破壞或丟失、紅細胞成熟和生成障礙,還有血紅蛋白和DNA合成障礙時會降低紅細胞水平,從而引起或輕或重的貧血。

早期血液病會有哪些症狀?

1、不明原因出血

患者血液中血小板功能或數目異常,使得凝血功能受到影響,輕者只是出現莫名其妙的牙齦或鼻子出血、皮膚上有淤斑或出血點。嚴重的患者凝血異常,易出現腦出血、消化道出血或便血。

2、貧血症狀

血液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目減少時,會使得患者出現貧血症狀,如臉色和嘴唇發白、全身無力和精神萎靡等,也常常伴有頭暈耳鳴和心慌氣短。

3、黃疸

患者紅細胞破壞溶解會導致血紅蛋白尿,加快紅細胞破壞速度,肝臟不能及時排泄體內過多的膽紅素,從而在皮膚上展現出來,導致患者皮膚和眼白部位發黃,這就是所謂的黃疸。

4、組織腫大

患上血液病時可促進肝脾恢復造血功能,而且會有脊髓外造血的情況,再加上肝靜脈回流受到阻礙就會引起肝脾腫大。還有刺激骨髓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時,也會引起淋巴異常腫大。

溫馨提示

一旦發現有以上症狀,需立馬去醫院做檢查和治療,看看到底是哪種血液病,然後針對性治療。期間需做好保護工作,避免受到感染,保持居住房間空氣流通,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吃半生不熟和生冷食物,所用的餐具需定期消毒,避免腸道受到感染。同時要保護好皮膚,因為皮膚容易隱藏致病菌,經常對皮膚清洗,特別是腹股溝處、腋窩下和肚臍周圍。

是什麼引起的血液病?不能忽略這4大原因!

每年因為血液病死亡的人數逐年升高,而且趨於低齡化,常見的血液病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以及淋巴瘤和血液病等,一旦發生疾病,治療起來非常困難,那到底是什麼引起的血液病呢。

甲狀腺疾病是怎樣對身體造成危害的?與糖尿病相比,哪個危害更大?

雖然甲狀腺是微小的器官,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都離不開甲狀腺。一旦甲狀腺異常是不是會引起一系列問題,如心臟病、胸口悶痛和心肌梗死等。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很高,這屬於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其危險性僅次於糖尿病,那甲狀腺疾病是如何傷害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