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飲酒注意:三戒五訣七忌五不宜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傳統節日中,驚蟄之日人們要飲酒補身,但是飲酒也要講究科學,以健康為出發點。

三月驚蟄,天氣轉暖,萬物復甦。這個時候的養生秘訣在於順應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在中國傳統節氣之驚蟄中,選擇黃酒補身養氣成為首選。驚蟄時人體最易犯寒,同時由於氣候較干容易上火,體內易積毒素,而黃酒即能夠暖身,又能夠排毒,可謂一箭雙鵰。但是,黃酒雖保健,但飲用起來也不能無所顧忌。

在《酒戒》、《酒箴》中等,反覆闡明,飲酒「不及於亂」的道理。人類在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中,深知「飲酒不及亂」,應有「三戒」、「五決」、「七忌」、「五不宜」。

【三戒】

一戒飲早酒,「早酒晚茶最傷身」,早晨飲酒不但影響一天的工作,且空腹刺激大,最傷身體。

二戒飲斗酒,好勝賭酒,猜拳賭酒可以增加氣氛,但如果超過限度,就會破壞歡樂的氣氛,造成損肝傷胃的結果,甚至出現意外。

三戒飲連席酒,一日中赴酬數次,連席飲酒,就是酒量再好的人往往也難以應付。

【五訣】

一飲葷酒,飲酒必須有佐酒萊肴,邊飲邊吃富有營養的葷菜。

二飲坐酒,要舒舒服服坐著飲酒,不可借酒裝瘋,狂跳歡舞。

三飲慢酒,要細品慢嘗,體會其味,切忌狂飲猛喝。

四飲正酒,飲有註冊商標的正宗黃酒,對來路不明的酒不飲。

五飲節酒,要有節制,節制就是飲到自我感覺身心最為舒暢的程度為止。

【七忌】

一忌冷飲

二忌空腹飲、盛怒飲

三忌混飲

四忌強飲

五忌酒後立即洗澡

六忌孕婦飲酒或酒後房事

七忌小孩喝酒

【五不宜】

一不宜空腹飲酒人在飽腹時對酒精的吸收較慢,反之,在空腹時吸收較快,所以空著肚子喝黃酒易醉。一般有經驗的人在喝酒前總要先吃些食物墊墊底,防止喝醉。

二不宣過量飲用黃酒口感溫和,但它畢竟是酒,切勿輕視它,因為喝醉後,後勁比較足。如果你白酒的酒量有半斤,喝黃酒千萬別超過八兩,這樣比較好。而且適量常飲,對身體有益。

三不宜速飲喝黃酒宜慢慢細品,放寬節奏,從容不迫,充分享受酒味,是真正的飲酒。黃酒中所含的營養豐富,慢慢飲用容易吸收。

四不宜混飲各種不同的酒混合起來飲用,易醉,而且還會產生副作用,引起胃不適和頭痛等,因此不宜將各種酒混合在一起來飲用。

五不宜酒後洗澡酒後洗澡容易將體內貯存的葡萄糖消耗掉,從而使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導致體溫急劇降低,嚴重的還會引起休克。

除了喝黃酒進補之外,驚蟄時節還應該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再配合適當運動,實現進補、排毒兩手抓,為接下來的一年打好基礎。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驚蟄時節要防「春困」 防春困的飲食療法

每年陽曆3月6日左右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

蟄是藏的意思,3月上半月,農曆二月上半月,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冬眠動物和多種昆蟲感於春季溫暖,震驚而出。故《群芳譜》上說:「雨水後十五日為驚蟄,蟄蟲震驚而出也。」俗話說:「春雷一響,驚醒萬物。」本節氣逢「九九」到「九盡」,華北大地大部分完全解凍,故有「驚蟄斷凌絲」、「驚蟄地氣通」的說法。

「春困」是人們在這個節氣里的突出表現。此時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上醒來比任何一節氣都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也就是所謂的「春眠不覺曉」。「春困」是人體在春天時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

驚蟄易犯春困的原因

專家解釋,因為在漫長的冬季,大腦逐漸習慣了在氧氣充足的狀態下工作。春天陽光普照,氣溫上升,皮膚血管漸漸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開放。 但是,人體血液總量並未增加,致使大腦血液供應量相對減少,大腦供能不足,加之春天溫暖的氣候和較高的濕度,對人體的大腦皮層產生一種良好的鎮靜和催眠作 用,自然會感到頭腦發沉,昏昏欲睡。所以,使人感到睏倦,想睡覺。

同時,「春困」還與天氣、工作、飲食、睡眠、運動不和諧有關。其中,吃熱性食品、開空調可算是兩大「禍首」。吃過多熱性食物,如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羊 肉、酒類、火鍋等,容易導致胃火上升,陰陽上亢,出現眼睛腫痛、臉腫,嚴重者還伴有臉色潮紅,乃至心火上升。內火易傷人體氣陰,導致人體體質、免疫力下 降,從而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情緒,出現勞累、嗜睡、失眠、頭暈、工作精力不集中等問題。而長期處於空氣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含量過高的空調環境中,也 會加重「春困」症狀。

那麼,驚蟄防春困吃什麼呢?

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草莓、檸檬等。將體內環境「調到」鹼性是預防春困的好方法。

多吃富含鉀的食物。人體缺鉀元素會使肌肉疲乏無力,反應遲緩,也容易犯困。海藻類食品一般含鉀較多,如紫菜、海帶等。春天應多喝點紫菜湯、海帶湯等。此外,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筍、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大豆及製品也含鉀較高;水果以香蕉含鉀最豐富。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缺乏維生素,會引起代謝異常、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勞。不妨吃些胡蘿蔔、大白菜、韭菜、馬鈴薯、柑橘、番茄、青椒、芹菜等之類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對恢復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處。

多吃蛋白質類食物,如魚、雞、瘦肉、低脂奶製品,其中的酪氨酸是腦內產生警覺的主要化學物質,有助於預防春困。

驚蟄防春困兩款食療

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30克,蓮子15克,銀耳1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

做法:把白扁豆、蓮子、大米洗淨,銀耳用冷水發開後洗淨切碎,加入適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即可。

功效:具有益氣健脾、滋陰醒神的功效,適用於春季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玫瑰花粥

原料:干玫瑰花蕾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大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再放入干玫瑰花蕾一同煮粥,30分鐘後即可食用。

功效:常食玫瑰花粥,可悅人容顏,使皮膚細膩有光澤,還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胃痛,對情緒方面還有鎮靜、安撫、抗憂鬱等功效。

春季進補吃棗三大禁忌 大棗不宜多吃

進補吃棗很好,但網上也流傳著一些吃棗的禁忌,這些禁忌里有的有些道理,有的則十分難以站得住腳,這裡為大家解讀關於吃棗的4個大誤會。

誤會1:大棗補血效果好

首先要說明,貧血患者吃大棗是有好處的,就像吃蘋果或葡萄等其他水果一樣。但是,如果你指望大棗發揮特別的補血作用,甚至治療缺鐵性貧血,就像豬肝或肉類那樣,則是錯誤的。

大棗(鮮)的鐵含量在水果當中算是比較多的,為1.2毫克/100克。但是,像其他植物性食物一樣,大棗中的鐵吸收率極低,不能被人體很好地利用。

大棗(鮮)中維生素C(VC)含量是水果中的佼佼者,為243毫克/100克。而VC能促進鐵吸收,有助於防治缺鐵性貧血。不過,正如上面已討論過的,大棗(鮮)常常不能多吃,吃那麼十粒八粒的大棗,對補血而言,純屬隔靴搔癢。

誤會2:大棗不能和胡蘿蔔一起吃

支持這種說法的理由是,大棗(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VC),而胡蘿蔔含有能破壞VC的氧化酶,所以兩者相遇就降低了大棗的營養價值。前兩句是對的,大棗有VC,胡蘿蔔有氧化酶,但最後一句結論是錯的。胡蘿蔔中的氧化酶破壞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連胡蘿蔔本身含有的VC都破壞不完,怎麼會去破壞其他食物中的VC呢?

因此,如果真的那麼在乎VC被破壞的話,「最佳的」策略只能是不要吃胡蘿蔔。可這也有問題,因為除了胡蘿蔔,黃瓜等蔬菜也含有破壞VC的氧化酶,那就連黃瓜等也一併不吃了?可還是不行,其他食物雖然沒有破壞VC的氧化酶,但也會有其他缺點,比如雞蛋有膽固醇,肉類和牛奶有飽和脂肪…,都一併不要吃了?活活餓死吧。

至於大棗不能與海鮮一起吃,大棗與大蔥不能一起吃……之類的立足於食物相剋的胡言亂語,更加不值一駁。

誤會3:大棗不宜多吃

大棗是進補食物

眾所周知,大棗(鮮棗)不好消化。這是因為,大棗不但水分含量低,僅為67%(其他常見水果多為80%~90%),而且膳食纖維含量高,為1.9%,明顯高於其他常見水果(比如葡萄平均為0.4%、蘋果平均為1.2%)。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一次攝入量大時會造成胃腸不適。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大棗的果肉是脆的,但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咀嚼時很難徹底搗碎。你可以試驗一下:把大棗(鮮棗)咀嚼後,不要下咽,吐出來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其中混有大小不一的棗皮碎片,它們與果肉分離,形狀不一,質地硬,邊緣鋒利。可以想像,吞入胃中之後,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潰瘍,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當然,如果你的胃是健康的,並沒有什麼炎症、潰瘍或傷口,那麼你對大棗的耐受能力就強一些。當然,即使如此,大棗(鮮)吃得過多,也會造成胃部不適。這就是主張大棗不要多吃的原因。不過,就算沒有明顯的胃炎或潰瘍,不同的人胃黏膜的厚度以及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吃多少大棗合適(是吃5粒還是吃35粒?)完全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一個確切的限量。那麼,給一個大致的量總是可以的吧?

其實,給出大致的限量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吃大棗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吃一吃就知道多少大棗是合適的了。

驚蟄穿衣應以捂為主 驚蟄節氣養生3方面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春天泡腳養身祛病 晚上9點泡腳效果最佳

古人對於春季泡腳早有研究,對春日裡腳部的養護有過論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沐足,用熱水加上少許的粗鹽泡洗,長期堅持能行氣血通經脈,起到多種意想不到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