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怎麼吃效果最好?有八種人不宜吃

人參的保健養生功效非常的好,被稱為百草之王,在吃人參的時候最好不要生吃。

人參應該怎麼吃呢?

1、含服

把人參切成薄片,若服用紅參,可先將紅參放在鍋內蒸軟後切成片,每次取2~3片,放入口中噙化,細嚼可生津提神,亦有良好的祛病延年作用,為最簡單的服用方法。

將人參片直接含在嘴裡,緩慢咀嚼,將參片含化,上海人稱為生含。含化少量白參片可強壯滋補、防禦疾病,對於口腔咽喉病變猶有良效。

2、泡服

將人參片放入碗內或杯中,用開水沖後,悶蓋約5分鐘即可飲用,用同樣的方法重複沖服,直至沒有參味時連參片一同吃掉。

自製人參酒多用於強壯、大補元氣,延年益壽。一種製作方法是:用鮮人參200克,加酒1千克,浸泡三周後即可取酒飲服。

3、燉服

將生曬參切片,每天用2~5克,將參片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密封碗口,放置鍋內蒸架上,隔水蒸,水開後再用小火煮沸20~30分鐘。先服參汁,然後將參片吞服,早飯前半小時服用,連服一個冬季效果甚佳。取食量可根據個人體質及受納程度而略為增減,遵醫囑服用最好。對於虛脫之症,可用大劑量15~30克,用武火急煎,煮取濃汁,分數次灌服。

4、蒸服

蒸服方法:人參6~9克、適量水、冰糖放於瓷碗或參罐內,加蓋,隔水以文火燉透。先飲汁,後食渣。

5、煮服

將一支白參掰碎置於沙鍋當中,加水煮至白參變紅、水含苦味時,再加一匙蜂蜜加以攪拌,使二者的有效成分合而為一。此湯稱為人參蜜湯,毎天早晨飲一大盅,既壯陽又治病。

什麼時間吃人參最好?

建議早上空腹的時候吃人參。 中醫認為,服用人參最好在早晨漱口之後,空腹服人參,活動後再進早餐,既可吸收,又不滯氣。 注意:晚間不宜服用人參。人參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可抗衰老,人參辛甙對人體有保暖作用,可以補體。但人參對大腦皮層有興奮作用,晚上服用人參易導致失眠和飽悶。

八種人不宜吃人參

1、動脈硬化者。

因為人參中的蛋白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從而會加重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積,故血管硬化、冠心病、脈管炎等病人要忌服。另,高血壓患者多因肝陽上亢,服用人參很易加重「肝陽肝火」的症狀,使肝陽愈亢,肝火愈旺。

2、血黏度增高者

其病情相當於中醫的「瘀血」症,因為人參有促進紅血球生長的作用,而紅血球增多後,會使血黏度更高,有礙病情好轉。

3、胃病患者

據研究表明,不少的胃病是由於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而人參中的某種有效成分對這種病菌能起保護作用,影響治胃藥物的殺滅效果。

4、肝膽炎病人

中醫認為,急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均為濕熱旺盛,服食人參會助濕熱,使病情加重。

5、浮腫病人

人參中有種成分有抗利尿作用,因而浮腫病人在治療期間不要隨意服用人參,以免延誤治病。

6、肺結核病患者

中醫認為,肺結核病人肺陰虛損,虛火旺盛,如再服食偏熱的人參,則肺陰更虛、虛火更旺,從而會常常引起吐血,導致病情加重。

7、婦女懷孕者

婦女懷孕期間宜進食性味溫涼等食物,如服食性偏熱的人參,其成分可通過血液被胎兒部分吸收,易增加胎兒火氣(胎火),對胎兒生長發育不利,甚至導致難產。

8、小孩及嬰幼兒

兒童為純陽之體,本身就偏熱,再服食人參大補,會對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人參含有類激素,可引起性早熟,尤其十四歲以下小孩應忌用,以避免性早熟;新生兒、嬰幼兒更要禁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哪些食物是中醫常用的「祛濕王」?專家推薦了這6款

冬季很多人都起不來,這可能是由於濕氣重的原因。人體一旦濕氣重,就會覺得很疲憊、沒有食慾。那麼,怎麼樣去除體內濕氣呢?

體內濕氣重不重看看這4個地方

舌苔

如果發現舌頭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舌苔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濕氣重。

看胃口

沒有原因的胃口不佳、甚至有腹瀉的問題,說明濕氣重。脾濕導致的腹瀉不一定是因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

看大便

濕氣粘膩性讓大便粘在腸子上,被腸子吸收,而不讓它排出體外。因此,大便不成形,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說明體內有濕氣了。

看起床

早晨起床時還覺得睏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手腳冰冷,人也懶得動彈,說明你體內濕氣重了。濕氣重的人也易有小肚子,影響美觀。

6種食物是中醫常用的「祛濕王」

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 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症。

薏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 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山藥:山藥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用山藥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濕的作用。

推薦兩款祛濕湯

紅豆蓮藕湯

食材:蓮藕1節、紅豆100g、清水適量。

做法:準備好食材;將紅豆洗淨,用清水浸四十分鐘;蓮藕洗淨,去皮洗淨切塊;將蓮藕、紅豆放入煮鍋中,一次性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滾;整鍋倒入預先預熱好的電燉鍋內;大火燉2小時,喜歡鹹的可以下鹽調味,吃淡的無須下鹽。

鴨架冬瓜粉絲湯

食材:鴨架500g、鹽適量、八角適量、薑片適量、料酒適量、冬瓜適量、清水適量、蔥末適量、粉絲適量。

做法:將鴨架上所有的鴨皮去掉,屁股那裡多切掉一些,剁成塊備用;冬瓜切片,切點薑片,準備兩個大料;取砂鍋燒開一鍋水,加入薑片和大料;加適量料酒;再次燒開以後加入剁好的鴨架塊蓋蓋子燉煮50分鐘;50分後加入冬瓜片;加入清洗過的粉絲煮2分鐘;最後加入適量鹽燒開就可以了,盛入碗中撒點蔥末。

皮膚粗糙或因脾胃不和 調理做好三件事

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飲食不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使飲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氣主升,則飲食物之精華得以營養全身;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這種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相輔相成對立統一。脾胃不和,即是這種對立統一的失調。

脾胃不和的症狀有六症狀

1、食慾減退、煩躁哭鬧,易感冒發燒。

2、脾系症狀,有口氣、腹脹、大便或干或稀。

3、面色萎黃髮花、眼白有藍斑。

4、夜眠欠安、腦袋出汗,愛趴著睡、睡時眼睛漏縫。

5、舌質偏紅、舌苔白厚或厚膩,還可長時間地表現為地圖舌。

6、皮膚粗糙、乾燥、黯淡、皺紋、色素沉積甚至出現斑丘疹。一旦出現亞健康狀態,治療上調和脾胃,同樣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緩解脾胃不和做好三件事

1、「捏積」也可治疳積

此外,古時常用捏積治療疳積等腸胃疾病。捏積,是根據病情採用不同手法,刺激身體某些經脈和腧穴,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不會帶來什麼痛苦,既能防病又能治病。

捏積前先按摩一下背部,放鬆肌肉,然後從下往上捏六遍,再使用「捏三提一」的方法。「捏三提一」的具體做法是雙手同時捏起脊背兩邊的皮肉,從下往上,沿著一個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勁往上提一下。

2、按摩足三里穴促消化

對於疳積,可採用以上兩種方法。而對於先天不足和後天護理不當的,專家推薦了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鐘,可使消化系統功能旺盛,面黃肌瘦好轉。足三里是脾經合穴,也是保健要穴。具體按揉方法是順時針按揉。還可用相同的方法配合按揉背部的脾腧、胃腧,以加強保健的功效。

3、食療也可健脾胃

適當改變飲食,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調理好脾胃。

喝粥能養胃。如魚腥草瘦肉粥、薏米粥、淮山粥、紅棗粥、大棗粥。如果小孩脾胃不好,厭食、挑食並伴有腹瀉等情況,可在粥里加入生薑同煮,然後食用;如果小孩有肚子脹氣等現象時,可適當加入陳皮,陳皮有化濕行氣的作用。

每個人都能拔罐祛濕嗎?原來這種情況不適合

周圍的環境濕氣比較重,這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常會導致頭重腳輕,常會引起飲食不良,容易引起腹脹的症狀,這時候可以拔罐去濕氣,能夠有很好的疏通經絡的作用,具有行血活氣,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平衡人體的陰陽,有消除疲勞,促進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所以拔罐有很好的祛濕作用。

補脾益氣常選甘草 但甘草泡水喝須知這些禁忌

甘草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多生長在乾旱、半乾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那麼你知道甘草中藥的功效與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