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癌瘤有七忌,中醫治療癌症 腫瘤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應避忌哪些呢?就此問題特別採訪了癌瘤防治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偉達中醫腫瘤醫院鄭偉達,提出了中醫治療癌瘤有七大忌。
中醫治療癌瘤的「七忌」:
一、忌活血藥用得太過
活血化瘀是中醫治療癌瘤的一種方法,但是必須注意其適應症,如果腫瘤尚未切除,或確有血瘀之象,且患者身體尚實,這時才可用行氣通絡、活血化瘀之品。如果患者腫瘤已經切除,或已發生多處轉移,體質較虛者,則儘量少用活血之品。因長期應用活血之品,可使病體更虛,並有可能激活癌細胞,極易造成血行轉移加速或復發。有的因活血太過,還可造成血小板減少,而引起吐血、咳血、尿血、便血等失血傾向。
二、忌以毒攻毒藥量過大
治療癌症的中藥有許多種,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利濕、理氣和血等等。以毒攻毒之法,要根據病情、病位、病程及體質的強弱來決定使用何種藥物,既辨證又辨病,不可一味地相信只有以毒攻毒才能治病。如果過多過量地應用其大毒的藥品,而不採取用其它藥佐之,那麼後果是嚴重的。常聽說,有的癌症患者誤服「偏方」和毒性劇烈的中藥而導致不應該的死亡。如果已經做完手術,體內腫瘤病灶全部摘除了,就不宜用此法,而應該用清熱解毒等療法較為穩妥。
三、忌瀉下攻伐過猛
癌症是一種全身性消耗疾病。癌細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大量消耗著機體內的能量和營養物質,造成體內空虛,同時又帶來一系列的營養障礙和代謝紊亂。此時治療,當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切忌使用瀉下藥攻伐太過。
如大量使用瀉下藥攻伐過猛,則使患者體質更加虛弱,正氣大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急劇下降,尤其是手術後的病人,一旦倒下則很難恢復元氣,這無疑會造成「雪上加霜」的結局。
四、忌補藥用之不當
由於癌症造成的消耗,以至病人表現出相應臟器的虛損及全身體質的下降。這時醫生及家屬就會囑咐病人要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可是有的病人因缺乏常識,盲目服用一些補藥,如人參、鹿茸、胎盤、蜂王漿等,這不但不起好作用,反而使病情加重,究其原因關鍵是沒有對症。因為中藥的補養藥臨床上分為四大類: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在藥性上又有寒、熱、溫、涼之區別。具體治法上又有補心、補脾、補肺、補肝、補腎之不同。所以臨床上要根據病人具體虛損程度及臟腑狀況來有的放矢用藥。如果不加區分,亂補一氣,不但不能起到補虛扶正之目的,反而會加重病情。如有的病人本來就陰虛內熱,結果過量服用人參、鹿茸等,造成咽干舌燥、口鼻出血、嘴唇起泡,簡直是「火上澆油」。
補藥和保健品都不可濫用,一定要有針對性才行。注意除了病情需要外,一般在夏季應少用補品,冬季才可適當進補,切記這一原則。
五、忌飲食上或服藥時忌口不嚴
中醫治療癌症,比較強調忌口。對癌腫病人的「忌口」,主張食譜不宜太窄,忌口不宜太嚴,要看脾胃功能以及病情的寒熱虛實給予必要的食補和食療,一般來說應注意避免腫瘤發病因素的繼續使用,也就是說別火上澆油,如進食脂肪過量,因肥甘厚味而痰濕凝聚,可導致直腸癌、乳腺癌的發展或復發。
另外,某些病需要禁忌一些食品,如疔瘡忌食葷腥發物,肺病忌食辛辣,水腫病人禁食鹽,黃疸病人忌食油膩,溫熱病忌食一切辛辣熱性食物,寒病忌食生冷瓜果,癌症病人也一樣,如口腔癌、舌癌、咽喉部腫痛、食管癌、胃癌等應忌食肥厚葷味、油炸食物及難以消化、質地堅硬類食物。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服藥期間,應忌菸酒、辛辣之品。還有喜食豆製品的腫瘤患者請注意,因豆製品解藥,也就是降低中藥的性能,所以在食豆製品(尤其是黃豆類、大豆腐、干豆腐等)蔬菜時,服藥最好與其隔開一小時左右為佳。
六、忌隱瞞病情不配合用藥
癌症患者一經確診,作為醫生或家屬均應策略地通知本人,以便配合治療。尤其是中醫看病,強調望、聞、問、切的診療手段,不見病人不行,見了病人不把注意事項說透還是不行,也不利於心理和精神治療。所以隱瞞病情,是治療中的一大障礙。
癌症不是吃幾付中藥就能好的病,而需要長期的治療過程,一旦病人覺得短期內效果不明顯,自然會產生懷疑,甚至拒絕治療或要求換醫院,換醫生和換藥等,這就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對預後相當不利。
七、忌不遵醫囑隨意停藥
癌症治療切勿「見好就收」。不少癌症患者在發病之初曾進行積極的治療,而且花多少錢都認可,如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當癌瘤切除或放、化療後病灶消退,便以為完事大吉了,不想繼續用藥了,以至鞏固性治療沒跟上,造成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究其原因在於這些病人被「癌灶已消失」的假象所迷惑,不了解癌症形成的機理及其病因,天真地認為此類疾病也像感冒、肺炎一樣通過打針吃藥就可以解決問題。或片面理解一些醫學術語,如「某某癌根治術」、「臨床治癒」等等,孰不知「根治術」並非根治,只是手術範圍的擴大而已。
鄭偉達教授強調看中醫,更要找有治療腫瘤經驗的專科醫生去診治,千萬不要找包治一切的所謂「郎中」開方下藥而耽誤了自己。事實上有很多患者由於亂投醫、濫用中藥而加重了病情,這是慘痛的教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春節過後四火上攻 中醫敗火療法讓你百毒不侵
春節過後是最容易上火的時候,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當務之急就是要採取種種方法,以「滅火」。
1、心火
表現:心煩急躁、口舌糜爛、生瘡、舌尖紅等;兒童可表現多動、煩、急、不安等。心臟在中醫五行中屬火,掌管血脈運行,心火上炎可表現口舌糜爛、生瘡。
排心毒穴位:
神門穴:神門穴對於心悸以及心慌失眠都有很好的療效。
位置: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掌心一側),小指延伸至手腕關節與手掌相連的一側,是針灸經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食療: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每日2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燈芯草柿餅湯:燈芯草6克、柿餅2個,加水300毫升共煮,將水煮剩至100毫升,加白糖適量,溫服,柿餅可吃,每日2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熱利尿之功效。
2、肝火
表現:急躁易怒、頭痛眩暈、目赤耳鳴、面紅耳赤、口苦咽干。肝的性情最急躁,肝氣會隨肝火上升,所以出現急躁易怒等情況。
食療:菊花茶。選菊花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護肝穴位:
尺澤穴:這個穴位的主要作用是瀉熱。因此對於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部脹痛等病症是有效的。尺澤穴接近肱二頭肌的肌腱,而肱二頭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夠緩解和治療肘關節的痙攣。
位置:手心朝上,尺澤穴位於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
3、肺火
表現:咳嗽時發、咽喉干疼、吐黃痰、口乾而渴喜冷飲等。兒童肺熱較為多見,如易感冒、經常咳嗽等。外感溫熱之邪或風寒犯肺均可化熱,出現口乾、咳嗽等肺熱之症。
食療:川貝燉梨水。選梨數個切塊加水500毫升和川貝,煮開20分鐘即可,加冰糖少許,飲汁食梨,有潤肺止咳之功效。川貝母可清熱潤肺,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等症狀。梨也有生津、潤燥、清熱等功效。
養肺穴位:
列缺穴: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效還來源於其與任脈連接,任脈本身就是"陽脈之海",可以補肺腎之陰虛。因此,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乾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另外風寒引起的頭東也可按此穴。
位置: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4、胃火
表現:胃脘灼痛、渴喜冷飲、口臭、牙齦腫痛,兒童表現為口腔潰瘍,大便秘結等,多因胃熱偏盛,與情志鬱火相關,過食辛辣之品所致。
食療:藕汁蜜糖露。鮮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調勻內服,每天2次,連服數天,有潤胃涼血降火之功效。
排胃毒穴位:
內關穴: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經常成為中醫醫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症的首選大穴。
位置:伸開手臂,掌心向上。然後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
寒冬穿背心護五臟 保暖4常識你要知
寒冬穿背心護五臟
最近,日本美容健康門戶網站「ranger」介紹了防寒高招,建議大家冬天穿背心和高領毛衣、吃稍鹹的食物禦寒。
冬天穿件背心保暖效果好。人體重要的內臟器官大都分布在上半身,如果受寒,會導致末梢部位的血流狀況不佳,手足冰冷,甚至出現凍瘡。冬天外出時,一定要圍上圍巾或穿高領毛衣,來防止脖頸受寒。女性在冬天裡還可以戴腹帶或在小腹上圍一圈圍巾,以溫暖小腹。但注意不要圍得過緊,否則反而會影響腰腹部的血液循環,令體寒症狀惡化。
另外,冬天攝取鹽分也有助於禦寒,但也不能吃太多,每天6克即可。
小編推薦冬天保暖4常識
1、頭部保暖
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占60%。此外,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人們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2、胸腹保暖
老話常說在冬天裡戴個圍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還可以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3、腳保暖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良好,利於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4、背要保暖
中醫認為背為腎脈所居,感冒受風寒多從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溫暖,不僅可防感冒、固腎強腰,而且可防舊病復發、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絲綿為宜,保溫隔寒性能好。夜間起床時應披衣防感冒。
當歸防痛經 不得不知當歸十二大功效
當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藥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雲南、甘肅、湖北、貴州等地,是傘形科草本植物當歸的根。當歸的營養價值我們知道很豐富,那麼當歸都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當歸主要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痛證;腸燥便秘;久咳氣喘。
少油少鹽養生小訣竅
少油少鹽現在幾乎成了一個口號,我們都知道這樣有利於健康。但從小養成的味覺習慣,卻一時間很難調整,也難以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