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濕的4種中藥
健脾祛濕中藥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藥,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健脾祛濕中藥二、薺菜
薺菜帶根全草入藥,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採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於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泄瀉、便血等症。
健脾祛濕中藥三、木瓜
一說到木瓜,人們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雖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藥的還是皺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濕,為治風濕痹痛所常用,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藥。木瓜還能使濕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此外,木瓜還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濕中藥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藥。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重在溫脾。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春季養生健脾養胃茶配方
春季養生健脾養胃茶配方
1、山楂蜜茶
做法:鮮山楂30克、蜂蜜適量。將鮮山楂果研碎去籽,用開水沖泡果肉15分鐘,再過濾取汁,最後依據個人口味調入蜂蜜即可。每日2劑,代茶飲。具有消食化積、強健脾胃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者。
2、大棗茶
做法:將大棗洗淨切碎,每日取適量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最後將碎棗一起吃下。健脾胃,補氣血,尤其適合女性養生食用。
3、木香烏麥飲
做法:木香6克,麥冬15克,烏梅10克,加水煎10-15分鐘飲用。適合萎縮性胃炎病人,有養胃生津,行氣止痛之功。
4、生薑紅茶
做法:將紅茶和磨碎的生薑放入杯中,加入適量的紅砂糖,清晨一杯,有助頭腦清醒。紅茶能夠養胃。胃腸不好的人,紅茶是茶品中的首選。生薑具有發汗利尿的功效。
5、黃芪紅棗枸杞茶
做法:黃芪15g、枸杞15g、紅棗15個、蜂蜜適量。準備材料,泡泡洗淨。砂鍋加水,加黃芪、紅棗、枸杞。大火燒開,轉小火熬煮1小時即可。用濾網濾出茶汁,加蜂蜜拌均勻即可飲用。冬季養生飲用可以健脾養胃。
6、健胃蕎麥茶
做法:蕎麥1錢,黃芪5錢。將蕎麥、黃芪,放入600ml的熱水沖泡,蓋杯燜10分鐘,濾渣取汁。此方可改善身體虛弱、盜汗、腹脹食少,可促進脾胃運作、增加食慾。
7、桂花茶
做法:將七到十朵干桂花加入適量的紅茶、紅糖後,以熱水沖泡。桂花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痔瘡、痢疾、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
8、蜂蜜薑茶
做法:生薑一塊(約拇指大),去皮切絲,清水適量煮開30分鐘,加入蜂蜜2~3湯匙即可。經常飲用可溫胃健脾。
9、牛奶紅茶
做法:紅茶3克,牛奶100克,食鹽2克。將紅茶放入鍋中,加水煎煮5分鐘。紅茶葉過濾掉,另以一隻鍋煮牛奶。將牛奶煮沸後加入茶汁,加入食鹽攬拌。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10、大麥茶
做法:大麥炒熟然後泡水,每天服用就能起到養胃的作用。大麥芽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寬中、消渴除熱、並且有回乳的功效;對滋補虛勞、強脈益膚、充實五臟、消化穀食、止瀉、寬腸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飽悶腹脹有明顯療效。
11、茉莉紅茶
做法:茉莉紅茶3克。將茉莉紅茶直接放進杯中,用沸水沖泡2分鐘即可。飯後30分鐘,可少量頻飲。具有提神、消食等功效,適合精神不振、食慾不佳者。
12、陳皮生薑茶
做法:取陳皮5克,生薑2片,加適量紅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即可,一次一杯,一天兩到三次即可。中醫認為,陳皮性味辛、苦、溫,入脾、肺經;有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之功。
夏季排濕健脾喝什麼湯
夏季排濕健脾喝什麼湯
1、胡椒白瓜滾豬筒骨湯
材料:白胡椒30~50克、白瓜500克、豬筒骨500克、生薑4片。
做法:白胡椒打碎。白瓜洗淨,切片狀。豬筒骨洗淨,切段,並用刀背敲裂。在鑊或鍋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姜、筒骨,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半小時,下白瓜,片刻後下胡椒,再滾沸片刻,下鹽便可。
2、鮮土茯苓煲豬肉湯
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肉500克、生薑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豬肉洗淨,整塊不必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兩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3、木棉花炒扁豆煲鯽魚
材料:木棉花20克、炒扁豆30克、薏米15克(中藥店均有售)、鯽魚500克(1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各藥材料稍浸泡,洗淨。鯽魚宰後洗淨,煎至微黃。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兩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4、豬橫脷枸杞湯
材料:豬橫脷半條、豬肝半個、枸杞葉400克、姜3片。
做法:豬橫脷洗淨去脂膜,用鹽擦洗,切片。豬肝用清水浸泡一小時,中途換水2次,切片後和豬橫脷一起加少許鹽、油和生抽醃好。枸杞葉擇好洗淨,將適量清水倒入煲內燒開,放1湯匙油,下枸杞葉和姜,待枸杞葉將熟時下豬肝和豬橫脷,滾熟後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5、淮山茨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15克,茨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污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6、莧菜肉片湯
材料:莧菜(綠)640克,豬肉(瘦)120克,姜4克,鹽2克。
做法:莧菜去根須,摘取莖葉洗淨。煲內加水適量,放少許油鹽,煮至水滾。先下瘦肉,隨後放莧菜,滾片刻,即可食用。
7、鮮桑葉燉豬腱
材料:鮮桑葉5克、豬腱肉60克、蜜棗半粒、姜1片。
做法:清洗豬腱肉,切成大片。用水沖洗一下鮮桑葉,然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猛火燉3小時,飲用時再加入食鹽調味。
8、五指毛桃土茯苓燉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陳皮5克,鹽少許。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淨後浸泡片刻。瘦肉洗淨切成塊,汆水撈起備用。用湯煲煮水,沸開後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鐘再轉文火煲一兩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9、排骨豆芽湯
材料:排骨一根、黃豆芽200克、薑絲、蔥花、料酒、食用鹽等調味品可根據個人的口味進行增減。
做法:先把排骨放到水中焯一下,去掉其血水,取出瀝乾。另取一鍋,把生薑切成絲同蔥加點油爆香,然後把黃豆芽也一起炒熟。再把剛才瀝乾的排骨,加適量水一起放到鍋中用大火煮開,在改小火慢慢熬煮半個小時就可。
10、水蘿蔔蘑菇湯
材料:里肌肉150克、水蘿蔔200克、白玉菇50克、洋蔥50克、蟹味菇50克,調味品適量。
做法:先把所有的材料都洗乾淨,把洋蔥切成塊,把白蘿蔔切成方形的小片狀。接著開火,先把洋蔥爆炒一下,加入奶油高湯,接著放入所有的食材,用大火煮沸,加入調味品即可。
11、番茄洋蔥湯
材料:洋蔥半個、番茄2個,蔥1根、高湯適量,鹽。
做法:先把番茄去皮切成片,然後把洋蔥、蔥等也都洗乾淨,切開。加少量油把洋蔥、蔥花炒開,然後加入高湯,用大火煮開,在加入番茄,然後在煮開,加入蔥花食用鹽就可以了。
12、西瓜皮排骨湯
材料:排骨100克、西瓜皮200克。
做法:先把洗乾淨的西瓜皮切成丁狀備用,把排骨放到水中焯一下撈出瀝乾,在另取一鍋加入適量的清水煮開,加入排骨、切好的西瓜皮煮沸,然後改小火在煮半個小時最後加入食用鹽就可。
13、八寶雞湯
材料:老母雞一隻、黨參、苓茯、熟地黃、白芍、當歸、川芎、灸乾草各5克。豬瘦內250克。
做法:把八寶用紗布包起來,然後塞入老母雞肚中,把豬瘦內切成片狀,加水隔水燉兩個小時即可。
健脾粥增進老人食慾
老人多半是體虛者,炎炎夏熱過後,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特別要注意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的階段。喝一些健脾粥。下面介紹的粥可以對付立秋剛過的濕度大、氣壓低的天氣,以增強食慾,調節胃口。
祛濕健脾食療法有哪些
各物分別洗淨。雞腳去甲、敲裂;豬脊骨敲裂。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