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耳朵進水之後,會出現聽力下降、頭昏等症狀,讓人十分不舒服。為了儘快把水排出來,有人就不顧衛生,直接用不潔的工具如夾子、火柴棒、小鑰匙等掏耳,這樣做對於天生嬌弱的耳朵來說,很容易損傷耳朵和鼓膜,引發外耳道炎、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聹阻塞,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等。
1、單足跳躍法
將頭傾向進水的耳朵的一邊,用一隻腳作為支撐,單足跳躍,同時用手拉扯耳朵,利用重力作用,使水向下順勢流出。
這個辦法簡單易做,而且很快見效。
2、活動外耳道法
用手拉扯耳廓,或者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反覆張口,使顳頜關節持續活動,就可以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水就可以從外耳道流出。
這個方法主要通過改變水屏障穩定性與壓力平穩性來達到讓水流出的目的。這個方法還是比較科學的、有根據的,大家遇到耳朵進水的問題可以一試喔。
3、外耳道清理法
將消毒的脫脂棉或者細棉簽輕輕地探進耳朵,當棉簽碰到水,棉簽就可以把水吸走。
提醒各位,在使用棉簽時要注意衛生,儘量使用木桿的,避免使用塑料杆的。因為塑料杆比較容易脫落,如果脫離在耳朵里,後果就會比較嚴重。
4、躺睡法
用平時側睡的姿勢側躺在床上,然後把頭側向枕頭砸去,耳朵里水由於慣性就會外面湧出。
將頭砸向枕頭的時候要小心並且要注意力度。提醒各位,最好使用鬆軟枕頭,這樣子頭和耳朵受到的損害就會大大減少。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游泳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游泳可以減肥,增加身體抵抗力,調節心肺功能,對調節內分泌有一定好處。
壞處:如果你長時間進行大量鍛煉,會使你的肌肉很發達。
游泳鍛煉是克服水的阻力而不是克服重力,肌肉和關節不易受傷。游泳時水的作用使肢體血液易於回流心臟,使心率加快。長期游泳會使心臟運動性增大,收縮有力。游泳能改善體溫調節機能,預防感冒,如果已經感冒,不要游泳,否則易得心肌炎等疾病。
什麼人不宜游泳?
患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等嚴重疾病,難以承受大運動量的人。沙眼、中耳炎、皮膚病等傳染性疾病患者有可能給別人帶來麻煩。飯後或酒後不宜立刻游泳,因為胃受水的壓力及冷刺激易引起痙攣腹痛,久之會引起慢性胃腸炎。飯後四十分鐘方可游泳。月經期不宜游泳,若有保護裝置並且有游泳習慣的人可以游,但時間不宜過長。
學習游泳的注意事項
游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帶走身體裡多餘的脂肪。但是,游泳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身體檢查
因為在游泳的時候,人所消耗的體力比平時要多上八倍,所以,患心臟病、活動性肺結核、肝病、腎病的人,不宜參加游泳。患紅眼病、傳染性皮膚病的人,也不要游泳,以免互相傳染。
二、熱身運動
下水前要先在岸上做準備活動,否則,突然進行較劇烈的活動,容易使肌肉受傷或發生其他意外。可採用高抬腿、蹲下起立等四肢運動。
三、預防措施
跳水時一定要摸清水深及水下的情況,防止碰傷等意外,同時要避免腹部和睪丸直接受到水面的強烈打擊。還要保護好耳朵,因為耳朵遭到水而強烈的打擊,能使鼓膜往裡凹陷,甚至破裂,造成耳聾。如果鼻子裡進去水,不要捏緊鼻子用力擤,這樣容易把水從鼻咽腔通過耳咽管擠到中耳里去,發生中耳炎。游泳後,要用乾淨水把全身再沖洗一遍,以免傳染疾病。一般泳池都有淋浴器。
預防:在江河湖海里游泳和風平浪靜的游泳池完全不一樣,所以,去海里游泳一定要注意風浪,避免過度疲勞。另外,在游泳池裡人多,不小心也容易被其他人踢到,手忙腳亂,引起緊張情緒,也容易發生嗆水。
游泳耳朵進水別亂掏
游泳現在不單單是人們夏季避暑的選擇,由於許多室內恆溫游泳館的出現,游泳已經成為了一年四季大家都可以進行的項目。但是游泳時很容易出現內耳進水,也就是俗稱的「耳朵進水」,一旦發生大家不必慌張,正確處理就可以輕鬆將水排出。
游泳怎麼保護耳朵
游泳時難免會導致耳朵進水,洗完清水澡,耳朵內殘存的游泳池的水便基本上已自行流光。但是,有時因耳垢較多等原因,使少量污水滯留耳道內而引發耳朵發炎。為了吸收余水並殺菌消炎,可在洗澡結束後向耳道內滴入3-6滴醫用酒精,稍停片刻,讓其自然流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