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腦溢血,很多年輕人會認為那是老人才得的病。但不可忽視的是現在中青年患腦血管病也有上升的趨勢。如今由於壓力過大、頻繁應酬、不合理飲食等多種因素,「三高」人群日益年輕化,中青年發生腦溢血的病例逐年增多,且病情往往更加危重,致死、致殘率非常高。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它和腦梗死都是腦卒中的表現。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疾病,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即腦溢血,是腦血管破裂導致血液流入腦實質內。腦溢血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在引發腦溢血的諸多因素中,血壓波動被認為是主要原因,出現血壓波動後,如果再加上一些外界的誘因,如疲勞、情緒激動、喝酒等,很容易導致腦出血的發生。
腦血管病有季節的節律,在季節變化時尤為多見,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節。這是因為季節的變化以及外界溫度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神經內分泌的正常代謝,改變血液黏稠度,血漿纖維蛋白質、腎上腺素均升高,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和脆性增加。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控制血壓,多喝水,尤其是夜間,可以在床頭放一杯水,及時補充水分。同時,注意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緊張、暴怒生氣和不規律服用降壓藥,夜間或清晨起床的時候先不要急著下地,最好在床沿小坐幾分鐘。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打點滴水那麼多血管里怎麼裝得下?
人病了打點滴並不稀奇,有時一次性打四瓶藥水,有時甚至更多,那麼,血管里怎麼裝得下?
問題好像不好解釋,其實道理很簡單,簡單的說就是這些液體大部分都被排出了體外。
大家知道,我們整個血管的系統叫做循環系統,是由心臟動脈和靜脈共同構成的。每天我們身上的水分或者血液都是一種動態的調節,通過飲食、喝水、靜脈輸液補充很多的水分,又通過呼吸、排泄以及皮膚的蒸發進行流失,這樣就可以保持平衡,形成一個動態的過程。患者在輸液過程中,血容量增加,我們的腎臟會把它從血液里分離出來,變成尿液排出體外,假如你有打點滴的經歷,可能會在點滴途中或者點滴之後有尿意,去廁所之後尿液的顏色會變淡,甚至透明,尿量也會比較大,就是基於此的原因。點滴有時候打一次還不夠,需要隔一段時間打一次,這是為了維持這一段時間的血藥濃度在一定的水平之內才能發揮治療作用的原因,所以不用擔心血管能否裝得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輸液見效快、療效好」,一生病就去輸液。其實這樣做會讓身體付出很大代價,因為輸液相當於一次微小手術,會刺激血管、增加心臟負擔,甚至有可能感染等風險。
有這4種情況才提倡輸液,可別一個小感冒就想著去輸液:
1、咀嚼困難、吞咽困難,如口腔或喉部有損傷,難以口服藥物時;2、消化功能不好,胃腸道吸收差,口服無法有效吸收時;3、緊急狀態下,危急重症患者口服藥物不能緩解時;4、患皮膚類疾病,但外用藥物無效時。
總而言之,看病用藥一定要遵循「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一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單純血壓高也要吃降壓藥?真相原來是這樣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有的高血壓患者雖然血壓很高,卻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但並不表示不需要用藥。其實,即使是無症狀高血壓,如果長期不服藥,也會使病情加重,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這樣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警惕,要堅持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密切關注血壓的數據變化。高血壓病一旦確診,是需要藥物維持治療的。由於高血壓的類型不一樣,所以治療上藥物的選擇應該注意合理性,不要自己盲目亂吃降壓藥。
高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壓升高。吸菸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應該減輕並控制體重,減少鈉鹽攝入,補充鈣和鉀鹽,減少脂肪攝入,增加運動。另外還需要戒菸、限制飲酒。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靜脈炎有什麼症狀?
靜脈炎也被稱為血栓性靜脈炎,屬於靜脈血管的急性無菌性炎症,靜脈炎可發生在身體不同的部位,發病後危害比較嚴重,病變部位伴有發熱、腫脹感。導致靜脈炎的因素有很多,諸如創傷、手術、腫瘤疾病等都有可能導致患上靜脈炎。一旦患了靜脈炎,進行及時的治療,對治療和控制病情有著極大的幫助。那麼靜脈炎是有什麼症狀的呢?
怎麼能使甲亢快點好?這四件事別忘記
甲亢是一種內分泌疾病,同時也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是因為甲狀腺釋放過多的甲狀腺素激素從而引起機體代謝亢進與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患者出現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一種病症。不及時治療的話,對身心、外在形象都是影響很大的,那麼怎麼能使甲亢快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