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摩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方法養生12法

1、十指梳搔頭皮法

頭為「諸陽之會」,腦為髓之海,乃諸陽經氣的匯聚處。每日早晚以十指向後梳搔前額髮際至枕後髮際各60次。本法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治腦血管病變等。

2、搓掌揉臉法

人們到了老年經脈氣血不足,面色少華。每天早晚雙手搓掌至發熱,揉面部各60次,激發麵部氣血,使面部充盈紅潤,面肌富有彈性,有防老祛皺、精神煥發之功能。

3、搓揉耳廓法

「耳為腎之竅」,腎開竅於耳,耳為六條陽經經脈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發熱有燒灼感為宜。本法有防治耳聾、耳鳴和耳源性疾病等功能(有耳病、化膿性中耳炎者禁用)。

4、扣齒彈舌法

齒屬腎,「腎主骨,腎氣虛,齒不健,八八則齒發去」。老年者常扣齒則健齒,齒健則福。每日早晚扣齒各60次,可健齒防牙病和牙齒脫落等。「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每日早晚彈舌各60次,彈舌是對腦的良性按摩,有健腦護腦之功。

5、頸項部按摩法

頸項部是人體經脈通往頭部和肢體的重要通道。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頸椎病、血管性頭痛、腦血管病的功能。

6、肩胛部按摩法

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陽經脈交會之處,每日早晚按摩各60次,有防治肩周炎、頸椎病的功能。

7、上肢部按摩法

上肢部位為「手三陰手三陽之脈」的要道,是內連臟腑外絡肢節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從上內側腋下(極泉穴)至腕部內側(內關穴);從外側腕部(外關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經脈、調和氣血之功能,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8、脅肋部按摩法

脅肋部位為肝膽經脈(期門、章門)所交會,每日早晚按揉60次,有舒肝理氣、清肝利膽之效。對治療肝膽疾病和岔氣、肋間神經痛有效。

9、腹部穴位按摩法

腹為任脈經過之處,每日早晚雙手重疊放在臍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順時針方向按揉60次,然後再以同樣手法逆時針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統、生殖泌尿系統的功能。

10、腰部按摩法

「腰者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藏精。每日早晚按摩腰部(腎俞穴、命門穴等),使腰部發熱,則能強腎壯腰,對治療腎虛腰痛、風濕腰痛、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

11、骶尾部按摩法

骶尾部為人體「大樹之根」,按摩骶尾部八骨穴和長強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療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療效。

12、下肢部按摩法

下肢部位為「足三陰足三陽」之脈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由下(三陰交穴—懸中穴)向上(足三里—陰陵泉)和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風市、環跳穴),如此反覆拍打60次,對活血理氣、舒筋通絡、調理脾胃效果尤佳。晚睡前溫水泡腳30分鐘(冬季水溫42~45℃),兩足稍晾乾後反覆搓推足心(湧泉穴)60次,湧泉穴為腎經之源,對溫腎補腎健腦、改善血液循環有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按摩這幾個穴位可以保護卵巢

1、血海穴

血海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膝蓋上方。對其按摩或針灸可治療痛經、蕁麻疹、產婦酸痛等症,女士午飯前按摩還可幫助祛除面部雀斑。

膝關節上的血海穴,踝關節上的三陰交穴,踝關節旁邊的復溜穴、照海穴,足底的湧泉穴,下腹部的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穴位,自己用食指在這些穴位上點按,每天2~3次,每次20分鐘,可促進女性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功能的改善,有益於卵巢的保養。

此外,女人養護卵巢還應在飲食上多加注意。要多吃捲心菜、菜花、葵花子油、芝麻油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品和富含維生素B2的動物內臟、蛋類、奶類及豆製品,以及富含維生素B6的穀類、豆類、瘦肉等。

另外,在生活方式上,應注意緩解壓力、勞逸結合、修身養性、保證睡眠、適度鍛煉等。

2、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此穴對於婦症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三陰交多,過少,經前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治療;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3、復溜穴

復溜穴在足內踝尖與跟腱後緣之間中點向上約三橫指處。按摩復溜穴對女性下焦冷、痛經、手腳浮腫有效。

4、照海穴

照海穴在內髁尖正下方凹陷處。現代常用於治療尿道炎、腎炎、神經衰弱、癲癇、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5、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6、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四指橫放即為三寸)。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現代研究證實,按揉和震顫關元穴,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從而達到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

7、氣海穴

氣海穴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氣海,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脹散從而化為充盛之氣,因此,本穴如同氣之海洋,所以得名氣海。前人有「氣海一穴暖全身」的說法,是說氣海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濕理氣的作用。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體的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病,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陽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緩解痛經要按摩哪裡

自我按摩緩解痛經的方法:

1、按摩小腹(增加小腹腔內臟血運,促進小腹內微循環,具有止痛調經的作用)

位置:肚臍至外生殖器之間的小腹部,兩側以左右髂前上棘為界限。

按摩方法:雙手相疊置於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頻率進行,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宜。共操作5分鐘。

2、斜擦小腹兩側(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作用)

位置:兩側肋弓下緣至髂骨之間的側小腹。

按摩方法:雙手置於側小腹,從後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致,以摩熱為度。共操作5分鐘。

3、點揉子宮(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4、揉太沖(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一切婦科疾病)

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5、按揉三陰交(具有交通心腎,引火下行的作用,對所有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用一側手拇指指腹揉捻對側三陰交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自我按摩對痛經的治療,一般多主張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月經來潮後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治療。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療須在經前當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如手法得當,可使經期提前1~2天,隨著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腰痛怎麼辦 10種按摩方法來防治

兩手對搓發熱之後,放於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到50次,至產生發熱感。

如何用按摩方法來提高免疫力?

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應的「投影」,常洗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強血運,疏通經絡。尤其在冬季,穿暖鞋、睡覺前燙腳是傳統的保健方法,而經常按摩足部,更是鍛煉腳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的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