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刮痧療法

肥胖以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睡倦怠,動則氣短為特點。

人的體重增加,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脂肪組織的堆積過多是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組織或體腔中水分過分瀦留,以及肌肉發達等,也可使體重增加。一般來說,超過標準體重的10%,稱為超重,而超過20%,就屬於肥胖了。肥胖又根據超過標準體重的程度而分為輕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過50%)。

一、刮痧治療

(一)症狀

本病主要為形體肥胖,嗜睡倦怠,動則氣短或乳房肥大,腰酸腿軟,女子月經不調,男子陽痿、早泄,舌淡而胖。

(二)治法

(1)選穴 膻中,中脘上下部位、臍周、天樞、關元、腎俞、三陰交、豐隆、足三里。

(2)定位 膻中: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問,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臍中旁開2寸。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l_5寸。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

豐隆: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脛骨前嵴外二橫指處。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腎俞,然後刮胸部膻中,再刮腹部中脘上下、臍周、天樞、關元,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足三里至豐隆。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腎俞穴,由上至下,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再刮拭腹部正中線中脘上下、關元,應一次到位,中間不宜停頓,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腹部臍周穴和天樞穴,不宜重刮,30次,出痧為度。最後重刮下肢外側足三里穴至豐隆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可不出痧。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兒疳積的刮痧療法

小兒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又稱蛋白質、熱量不足性營養不良症,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餵養不當或某些疾病(嬰幼兒腹瀉,先天幽門狹窄,齶裂,急慢性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引起的蛋白質或熱量不足所致。營養不良屬於中醫學的「疳積」範圍。患兒體重不增或減輕是營養不良的最初症狀。久病者身高也低於正常。皮下脂肪逐漸減少和消失,明顯消瘦。皮下脂肪消減的順序是,先為腹部,其次為胸、背、腰部、上下肢、臂部,最後是額、頸及面部;還表現有皮膚乾燥、蒼白、鬆弛和失去彈性。患兒的肌肉多發育不良,運動機能多發育遲緩。重度營養不良者體溫偏低,智育發育不全。初起往往多哭而煩躁,繼之變為呆鈍,睡眠不佳,對周圍環境反應較差,食慾低下以致消失。往往伴有腹瀉與嘔吐,極重度者可發生水腫,可伴發營養性貧血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症等。

一、刮痧治療

(一)症狀

初期有不思飲食,噁心嘔吐,腹脹或腹瀉,繼而可見煩躁好哭,睡眠不實,喜歡俯臥,手足心熱,午後兩顴部發紅,大便時干時溏,小便如淘米水樣,日久則見面色蒼黃,機體消瘦,頭髮稀少如穗狀,頭大頸細,腹大肚臍突出,精神委靡不振等。

(二)治法

(1)選穴 脾俞、胃俞、中脘、天樞、章門、氣海、足三里、魚際、四縫。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章門:在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的下緣。

氣海:仰臥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足三里: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四縫:在手掌面,除拇指外,食、中、無名、小指四指中節縫紋的中央。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脅部中脘、章門、天樞、氣海,然後放痧魚際、四縫,最後刮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脾俞至胃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從中脘穴向下刮至氣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再分別刮拭腹部章門、天樞穴,30次,不宜過重,出痧為度。魚際、四縫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里穴,由上至下,中問不宜停頓,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

牙痛的刮痧療法

牙痛是口腔疾患中最常見的症狀,牙齒及周圍組織的疾病,牙鄰近組織的牽涉痛及全身疾病均可引起牙痛。由於牙病引起的牙痛有以下幾種:齲齒(蛀牙或蟲牙)二般無自發性疼痛,多在遇冷、熱、酸、甜刺激時才感到疼痛;急性牙髓炎(牙神經痛)的疼痛呈自發性,遇到冷熱刺激時加重;急性牙周膜炎呈持續性的跳痛,牙齒不能咀嚼,病牙好像比其他牙長出一些,有浮起的感覺;急性智齒冠周炎的疼痛皇持續性,牙齦紅腫,有時伴有喉痛或張口困難;牙釉重度磨損或牙頸部楔狀缺損(常由刷牙不當引起)時,牙本質暴露,多在遇有冷熱或機械性刺激時感到酸痛。本病分為實火與虛火2型。

一、實火牙痛

(一)症狀

表現為牙痛甚劇,牙齦紅腫,兼口臭口渴,便秘。

(二)治法

(1)選穴 頰車、下關、合谷、內庭、二間

(2)定位 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下關:位於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二間:微握拳,食指橈側緣,第二掌指關節前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點揉下關、頰車,再刮前臂合谷、二問,最後刮足背部內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點揉下關、頰車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和二問穴,重刮,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足部內庭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二、虛火牙痛

(一)症狀

表現為牙痛隱隱,時作時止,常在夜晚加重,呈慢性輕微疼痛,齒齦鬆動,咀嚼無力。

(二)治法

(1)選穴 太溪、合谷、頰車、下關、行間。

(2)定位 太溪: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下關:位於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行間:第一、第二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3)刮拭順序 先點揉頭面部下關、頰車,再刮手部合谷,然後刮太溪、行間。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點揉下關、頰車穴,用力宜重。再刮手部合谷穴,重刮,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足部太溪、行間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

小兒麻痹後遺症的刮痧療法

小兒麻痹後遺證,又稱「脊髓灰質炎後遺症」。多流行於夏秋季節,好發於1~5歲兒童,急性期過後,遺下肌肉癱瘓、萎縮,關節畸形等症,並具有軟、細、涼、畸形等特徵。

小兒流涎的刮痧療法

小兒流涎俗稱流口水,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症狀。多見於5歲以內的嬰幼兒,少數患兒可因口內潰瘍或出牙而誘發。長期多量唾液外流,會誘發局部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