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藥膳治療女性月經不調
1、烏雞茯苓湯:將烏雞1隻洗淨,把茯苓9克、紅棗10枚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沙鍋內煮熟爛,去藥渣,食雞肉飲湯。每日1劑,分2次服完,月經前服,連服3劑。補氣益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屬氣虛型,月經超前,量多色淡,質稀,小腹隱痛,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緩。
2、黑豆紅棗煎:黑豆50克、紅棗5枚、生薑3片共煎至豆熟爛,食豆、大棗,飲湯。每日1劑,月經前3天開始服。補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屬血虛型,月經後期,量多色淡,頭昏面咣。
3、豆豉羊肉湯: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薑15克共置沙鍋中煮至熟爛,加鹽調味。每次月經前1周開始服,連服1周。溫經散寒,養血調經。主治月經不調,屬血寒型,月經後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墜脹,舌苔白。
4、雞卵馬齒莧湯:將馬齒莧250克洗淨與雞蛋2枚共煮,熟後蛋去殼,再煮,每日1劑,分2次服食,食蛋飲湯。清熱涼血調血。主治月經不調,屬血熱型,量多色紅,質粘有塊,口渴心煩。
5、青皮山楂粥:先將青皮10克、山楂30克放入沙鍋,加水適量,濃煎40分鐘,去渣取汁待用。將粳米100克放人沙鍋,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將成時兌入青皮、山楂濃煎汁,拌勻,繼續煨煮至沸。分早晚2次服用。理氣活血,調經止痛。主治月經不調,屬氣滯血瘀型,月經延後,量少,色黯有塊,腹痛,舌質紫黯,脈細弱。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直腸脫垂的4道藥膳療方
1、黃芪白朮粥
黃芪30克,白朮、柴胡各15克,同加適量水煎40分鐘,去渣取汁,入粳米100克煮爛粥食。
功能補氣健脾,昇陽舉陷。
主治老年性中氣不足,臟器用種無力所致內臟下垂,症見神疲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尤甚。
2、綠豆糯米煮大腸
綠豆、糯米各50克納入豬大腸250克內,兩端用線綁緊,入沙鍋,加適量水煮2小時,爛熟後食。
功能清利下焦,瀉火燥濕。
主治老年性脫出的子宮或直腸部分紅腫,或兼有潰爛,流血水,伴小便短赤,口乾脘悶,發熱;女性白帶增多,黃白夾赤。
3、黃芪萸肉湯
黃芪30克、山茱萸10克加適量水共煎30分鐘,去渣取汁,入瘦豬肉片100克煮爛熟,調味。飲湯食肉。
功能補氣升提,益腎固攝。
主治中氣不足型內臟下垂,症見疲倦乏力,氣短懶言。
4、黃芪黃鱔紅棗煲
鮮活黃鱔200克宰殺後去內臟、切段,與黃芪30克、紅棗10個同入沙鍋,加適量水和植物油少許,小火煲煮爛熟,調味。飲湯食肉。
功能補氣養血,升提。
主治老年性臟器下垂;症見疲倦乏力,頭暈氣短,腰酸肢軟無力,面色蒼白。
暑濕感冒的對症藥膳
1、藿香葉湯
原料:藿香葉20克
作用:芳香化淤、醒脾開胃
水開後加入20克藿香葉,5分鐘後放入少量白糖即可。
2、藿香葉粥
原料:藿香葉20克、粳米100克
撈出藿香葉,放入100克粳米,小火煮三十分鐘後即可。
生活小妙招:清涼油治夏日病
清涼油由薄荷油、桉葉油、樟腦、桂皮、甘草和細辛等中藥組成。適應於夏日天氣炎熱引起的頭暈、頭痛、額出冷汗和四肢無力等。
使用方法:倒少許塗在兩側太陽穴和印堂位置在兩眼眉之間,並輕輕揉擦3~5分鐘。但應注意避免誤入眼睛內,以免本油刺激眼睛,引起疼痛、發紅、流淚和視物不清等。
本藥除可治療夏日炎熱引起的上述病症外,還可用於治療蚊叮蟲咬、輕微燙傷、皮膚過敏和胃腸陣發性絞痛等。
禁忌症:太陽穴和印堂有外傷者禁用;對上述中藥過敏者慎用。上述病症除使用清涼油外,也可使用萬金油,用法同上。
血胸患者的食療藥膳
血胸在中醫臨床中多屬於"胸脅痛"或"厥證"的範疇。祖國醫學認為胸陽不足,客邪乘於陽位,閉塞清曠之區,氣機不暢上逆,肺氣升降受阻,故胸痛氣促。氣虛陽氣不充於營血,血滯則紫紺續發。
精囊炎伴血精者的藥膳治療
許多精囊炎患者會出現血精的症狀,血精可持續較長時間。應用食療方法治療精囊炎患者的血精症,不僅可以避免長期服藥之苦,而且藥膳在治病同時可以滋補身體,療效可靠,無毒副作用。以下幾種常用的食療對血精具有一定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