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讓本不輕鬆的現代人的神經更加緊繃。本次調查顯示,47.4%的人表示噩夢影響了自己的睡眠質量;13.6%的人稱加重了心理負擔,變得更加焦慮、抑鬱等;有4.9%的人更為嚴重,已因此不能集中精力,影響到工作和生活,需要接受治療;僅24.7%的人表示「沒什麼影響」。
美國《赫芬頓郵報》日前一篇文章指出,當一個人做夢多、做奇怪內容的夢和重複做相同內容的夢,往往說明他的健康出現了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發燒。人處於生病狀態時往往會做噩夢,尤其發燒時,身體會通過噩夢向你發出預警。二、血糖水平降低。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驟然下降,可能會有噩夢相隨而來。三、壓力過大。有些時候,壓力會顯現為常見的夢境主題,如錯過坐飛機或是迎面而來的海浪。四、嚴重的心理疾病。焦慮症和抑鬱症也會讓病人遭遇奇怪和心煩意亂的夢境,心理疾病的程度越深,越容易擾亂人們的睡眠,比如躁鬱症就會引發病人生動逼真和奇特的夢境。懷孕雖然不是一種病,但也會導致孕婦的做夢次數增加。以色列學者發現,孕婦所做的夢越是令她們感到苦惱,她們患產後抑鬱症的可能性越低。義大利研究也發現,孕婦做夢的次數越多、夢的內容越令人沮喪,她們所需要的分娩時間就越短。
三種人更容易做噩夢:
年輕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因不堪噩夢困惱來求助我的人將近翻了一番。以前這部分人只占我門診量的5%,現已增加到10%。」睡眠專家、上海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憂心地表示,突然失業、工作壓力過大等原因,使得年輕人成為他門診中的「主力軍」。
女性。最近,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研究人員跟蹤5年發現,19%的男性和30%的女性表示近期做過噩夢,女性更易把日常焦慮等情緒帶入睡夢中,而且對噩夢的感覺也更為強烈。
兒童。馬克教授表示,做噩夢的頻率還可能與年齡有關。一周內大約有1/4的5—12歲兒童因噩夢驚醒。原因是兒童的大腦還在發育、情緒更受外界影響,他們做的噩夢夢境通常是被人跟蹤。此外,從青春期走向成人期時,噩夢的頻率也會增加,此後便開始減少。
幾招幫你遠離噩夢
解決白天的問題最關鍵。夢是人們白天情緒的一面「鏡子」,比如,臨近考試的學生經常會夢見交白卷。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白天的心態調節好,減少負面刺激的產生。人人都在承受壓力,關鍵是要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師,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儘量避免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應養成晚上12點前定時睡覺的好習慣,建議老年人選用蠶絲等質地輕柔的被子。睡前兩小時別做劇烈運動、不看刺激性強的書籍、影視作品,多聽聽輕柔的音樂,看看輕鬆的書籍,洗個溫水澡,泡泡腳,都能緩解緊張情緒。
睡前少吃辛辣及高脂食物。一項發表在《國際精神生理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由於辛辣食物能提高體溫,睡前吃會擾亂睡眠,導致頻頻做噩夢。2007年一項發表在《心理學報告》上的研究也顯示,白天吃高脂肪食物越多,睡眠質量變差的概率就越大。此外,飲酒過多也有可能導致噩夢。
記錄夢境幫助解決問題。不妨每次寫下、畫出噩夢中的場景或記錄夢境,能幫助醫生診斷病情、制訂治療方案,以消除噩夢帶來的困擾。叢中強調,記錄時一定要注意夢的情節和你夢中的情緒這兩大要點。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24節氣之——立夏節氣介紹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氣候特點:
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藥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
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立夏後,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關鍵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還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清晨當人們迎著初夏的霞光,漫步於鄉村田野、海邊沙灘時,你會從這溫和的陽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應季蔬果:
⒈柑橘
⒉楊梅
⒊枇杷
⒋桃
⒌櫻桃(大櫻桃)
⒍葡萄
⒎梨
立夏習俗: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
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里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嘗新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醃鮮、滷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斗蛋遊戲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五彩的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稱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運動養生:經常步行接地氣 夜跑有助於養生
運動是人們健康的基礎,同時運動也是很簡單的,比如只要一雙合適的鞋子就可以「上路」,健康就這麼簡單。說道運動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逐漸成為年輕一族的時尚鍛煉方式,經常步行是相當接地氣的,而且夜跑更是有助於養生。
經常步行接地氣
萬物從土地生長,常步行接地氣。袁燦興從中醫角度來闡釋步行的益處:「五行中,土對應人的脾,經常步行能夠健脾。脾是後天之本,脾健則人體吸收能力強,同時有助體內有害物質排出。 」
古人有云:「病家不接地氣,故陰陽不通。是之陽氣自行消長,而症候隨之消長。囑病家每日赤足走路,半時辰即可。」這其中有個生物電的充電與放電的過程。人的身體是一個導體,它常有機會吸收靜電。尤其是在氣候乾燥的地方,人體所積存的靜電可高達幾百到幾千伏特。當人體靜電積存過多,又沒有地方可「放電」時,靜電就會在人體內作怪,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平衡,從而干擾人的情緒,造成乏力、記憶力衰退、失眠、易激動、頭暈目眩等症狀。天氣暖和的時候,可以在草地上赤足行走,將靜電釋放到大地中去。
據悉,在美國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參與步行運動,他們每周至少做兩至三次步行運動。日本有些機關甚至獎勵職工步行鍛煉。有些歐洲人則喜歡在雨中散步,享受清新的空氣和有「空氣維生素」之稱的負氧離子。
步行方法多樣化
在袁燦興診治的病人中,有不少是偏頭痛患者,由於沒有好的藥物治療,他常建議病人步行鍛煉,日常保持心態平和。有些長期堅持鍛煉的病人反饋是:偏頭痛的程度減輕、頻率也減少了。對於一些肥胖的人士,他推薦了水中步行的方法。由於水中的浮力,能減輕肥胖人士的膝關節壓力,水的阻力則在單位時間裡提高了運動效率。同時水流的按摩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十分適合老年人。
很多上班族利用上下班路上步行,袁燦興認為是個節省時間的好方法,但他同時提到了運動狀態。「如果你為了趕時間而步行,這與運動時腦部處於放鬆狀態是不同的。最好是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運動量,步行時抬頭挺胸,步頻稍快,讓自己意識到是在進行步行鍛煉。 」
腳底有很多人體穴位的反射區,比如腳尖對應有心臟,腳外側對應脾等,但步行時刻意以某個部位著地恐怕難以堅持,所以走鵝孵石路來刺激腳底穴位是可行的。如果感覺腳底哪個點痛,可以多加以按摩。患有骨質疏鬆和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人應謹慎走鵝卵石路。
倒走作為一種反向運動,不但能夠鍛煉到平常運動很難鍛煉到的腿部小肌肉群,還能鍛煉小腦,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另外,經常練習倒走可讓腰肌保持有節律的收緊和鬆弛,改善腰部血液循環,增加膝關節的承受力。
「夜跑」是否有有助於養生,兩種不同的觀點
「夜跑」有個好聽的英文名——FunRun(快樂奔跑)。部分健康專家對夜跑的解讀是:堅持「夜跑」能延緩衰老、加強新陳代謝,預防老年性骨骼與關節病的發生,使人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
然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結果卻並不那麼樂觀。上海體科所體質研究與健康指導中心主任劉欣認為,人一天中最佳的鍛煉時間有兩段:一段是上午9時到10時,一段是下午3時到5時。「中醫講究順勢而為。也就是說,人要順著生理節奏生活,這樣對健康有益處。」就像傳統概念里,早睡早起身體好一樣。「人們工作了一天,晚上應該沉靜下來,準備休息,進入睡眠狀態。而此時,再把身體的各個器官調動起來,進入跑步的興奮狀態,長此以往,對身體來說,或許並非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有時間的老人最好還是白天進行鍛煉。
建議「夜跑」需注意飲食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對於大多數生活在城市裡的年輕人來說,夜跑可能是工作日唯一能找到的「大塊空餘時間」。 劉欣主任提醒,如果要堅持夜跑,飲食最該注意,一定要避免不吃飯去鍛煉的情況發生。「從中午到下班時,要過6、7個小時,午飯攝取的能量已經基本消耗光,如果這時去跑步,很容易低血糖。」血糖低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盜汗;暈倒在跑步途中。「如果回家太晚,又堅持要跑步,至少吃點巧克力之類的高熱量食品,有助於保證身體的供能。」不能不吃,也不能多吃,或者吃好後馬上就運動。對於夜跑者來說,掌控好時間是門學問。「一般飯後至少一小時後再去跑步,才能保證不影響身體健康。」劉欣主任說,飯後一小時內,血液都流入消化系統,此時運動對身體傷害不小。
立夏以後養生應該遵循「四原則」
立夏一到,炎炎的夏日就隆重登場了。暑、濕、汽為夏天的主令,且常夾有火熱之氣,因此,公眾夏日養生要注意遵循四個原則。
古方今用 肝臟不舒服就用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出自《醫學統旨》,為疏肝理氣之代表方劑。功能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主治肝氣鬱滯證:脅肋疼痛,或寒熱往來,噯氣太息,脘腹脹滿,脈弦。現代常用於肝炎,慢性胃炎,膽囊炎,脅間神經痛等屬肝鬱氣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