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尚的白領一族來說,每天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班很是受人羨慕,殊不知這些人也存在著隱患。比如說頸椎病,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致於四肢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徵。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頸椎病麼?想就趕緊來測測吧。
頸椎病如何自測
第一:肢體的某一部位發生像觸電一樣的放射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表現。如果同時伴有頭暈、噁心、視物旋轉的症狀,則往往伴有椎動脈型頸椎病。
第二:手指麻木,特別是兩邊手指都麻木了,一定想到是不是得了頸椎病,而且兩邊手指麻木,可能是脊髓重要的結構受到了壓迫;
第三:做十秒手指屈伸的實驗,手握拳,然後完全伸開,計算十秒鐘做二十次以上才算是正常的。
第四:沿著直線走一走,兩隻腳在一條線上走,得了脊椎型頸椎病的人就走不了直線。
按摩三穴位有效防治頸椎病
風府穴
「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中醫認為,督脈之氣在風府穴吸濕化風,所以刺激這個穴位有散熱、吸濕的功能。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後腦勺,後背正中往上,頭髮邊緣。如果後腦勺疼痛、麻木,按摩這裡可以有效緩解。
取穴:後頸部,兩風池穴連線中點,頸頂窩處。
手法:按摩三分鐘
風池穴
風池穴有兩個,也在後腦勺。中醫認為,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風池穴具有壯陽益氣作用。如果頭痛頭暈,容易耳鳴,可以多按摩這個穴位。經常偏頭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這個穴位。平時如果偏頭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對應的那個風池穴,見效會很快。
取穴: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手法:按摩三分鐘
肩外俞
肩外俞穴在背部,肩膀兩側,左右各一,肩胛骨上緣摸到的凹陷處就是。肩外俞所在的肩胛提肌是一條很細小的肌肉,可它一旦勞損就會導致上半身很多部位的不適,而按揉肩外俞穴能使很多上半身的疾病或疼痛得到緩解。按摩這個穴位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效果。頸椎有問題的人,容易感覺背部僵硬,總有背部肌肉被牽拉住的感覺,可以多揉揉肩外俞穴。
取穴: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手法:左手繞過肩膀按摩右側,右手按摩左側。左手手指按牢右側穴位以後不動,然後右臂肩關節往前劃圈或者往後劃圈。這種按摩方法看起來複雜,其實動手做起來,非常簡單。還可以用拍打肩胛的手法來舒經活絡。辦公室一族,還有經常開車的人,不妨經常做一做拍打肩胛的動作,有利於疏通經絡,讓上半身的神經肌肉都得到放鬆。具體方法是:一上一下拍打,再配合前後左右甩臂;右手掌拍左肩,左手掌拍右肩,左右交叉;甩到下面時,手背扣打腰背,每次可拍打八個八拍。
別等頸椎「生鏽」,平時就要注意保養。不管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看電視,都能偷空給自己按摩。按對了這三個穴位,緩解頸椎問題最有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臉色發黑肝受損 春季如何按摩養肝
養肝是春季養生的關鍵,而肝臟是主管人體代謝的一個重要器官,因此,養肝護肝勢在必行。但是現代人生活習慣不健康造成肝臟疾病高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肝臟「呼救」的五大徵兆吧!
肝臟不好的5種信號:
徵兆1、容易喝醉
有些人,平時酒量很大,然而現在變得喝一點之後就感覺「醉了」,這種徵兆提醒您肝臟功能下降,肝受損了,肝臟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謝物乙醛。
徵兆2、粉刺增多
人體內黃體荷爾蒙起著促進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致粉刺叢生。
徵兆3、傷口容易化膿感染
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功能受損的話,皮膚再生就會受到阻礙。另外,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
徵兆4、鼻頭髮紅
所謂「紅鼻子」就是鼻頭部分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雖然「紅鼻子」並不一定是肝臟受損導致的,但女性在肝臟功能降低、荷爾蒙紊亂時容易出現「紅鼻子」。
徵兆5、臉色發黑
肝臟對鐵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平時肝臟內積蓄有鐵成份。肝細胞遭到破壞的話,肝細胞內的鐵會流入血管,使血液內鐵成份增加,導致臉色發黑。這種症狀最容易在男性和閉經後的女性身上出現。因此,當出現臉色發黑徵兆時,一定要警惕是否肝受損了,並要及時護肝。
春季如何按摩養肝:
1、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前者(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按摩肩井穴位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3、太沖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秘、腹瀉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抗衰老提高免疫力
黃芪,又名綿芪。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想要了解更多黃芪的作用,請關注家庭醫生在線。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療效
1、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朮、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氣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性味歸經
性味:甘,微溫。
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藥材選方
1、玉屏風散
2、防己黃芪湯
3、黃芪桂枝五物湯
4、補中益氣湯
臨床應用
1、高血壓病
2、缺血性心臟病
3、急性腎小球腎炎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5、銀屑病
6、糖尿病
7、慢性鼻炎
8、骨質疏鬆
配伍禁忌
1、《本草經集注》:「惡龜甲。」
2、《藥對》:「惡龜甲、白鮮皮。」
3、《醫學入門·本草》:「蒼黑氣盛者禁用,表實邪旺者亦不可用,陰虛者亦宜少用。」「畏防風。」
4、《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5、《藥品化義》:「若氣有餘,表邪旺,腠理實,三焦火動,宜斷戒之。至於中風手足不遂,痰壅氣閉,始終皆不加。」
6、《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
7、《本草彙纂》:「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食療價值
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同瓊珍靈芝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人參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餚等。[3]
細說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可抗癌降血脂
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的一種植物,屬於半野生半家種品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根是一種草藥,味苦、性寒,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想要了解更多黃芩的作用,請關注家庭醫生在線。
血瘀體質不要怕 中醫幫你調理
體質,對女性來講,簡直就是命!很多女性因為體質的問題,造成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也是因為體質的問題,想盡了辦法進行調理。然而,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路徑,很多女性朋友都在調理體質的道路上碰了壁。那麼,女性應該怎樣調理體質呢?中醫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