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的刮痧療法

帶狀疱疹是一種病毒性皮膚病,其特點是呈帶狀出現的成簇水泡,痛如火燎,每多纏腰而發,故又名「纏腰火丹」,又因其狀如蛇行,又名「蛇丹」等。

本病中老年居多,長期服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多見。病程一般為半個月左右。好發部位為肋問神經及三叉神經可支配的皮膚區域。皮疹特點是潮紅斑的基礎上出現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綠豆大小,疱液清亮,嚴重時可呈血性,或壞死潰瘍。皮疹單側分布呈帶狀為該病的特點。自覺疼痛,劇烈難忍。疼痛可發生在皮疹出現前,表現為感覺過敏,輕觸誘發疼痛。疼痛常持續至皮疹完全消退後,有時可持續數月之久。皮疹初起為皮膚發紅,隨之出現簇集成群的綠豆大小丘疹,1~2天後迅速演變成為水疱,水疱沿神經近端發展排列呈帶狀,數天後,疱壁鬆弛,疱液混濁,而後逐漸吸收、乾涸。愈後遺留暫時I生的紅斑或色素沉著。臨床上分為肝膽火旺、脾胃濕熱和氣滯血瘀3型。

一、肝膽火旺

(一)症狀

表現為皮損鮮紅,灼熱刺痛,伴口苦煩躁易怒,小便短赤。

(二)治法

(1)選穴 皮疹水疱局部,外關、曲泉、太沖、俠溪、血海、膽俞。

(2)定位 外關:在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曲泉: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

太沖:第一、第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縫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膽俞:在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膽俞,再刮皮疹水疱局部,然後刮前臂外關,刮下肢血海、曲泉,最後重刮足部俠溪、太沖。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膽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再刮皮疹水疱局部,不宜重刮,切不可觸碰水疱,出痧為度。然後重刮上肢外側外關穴30次,出痧為度。之後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內側血海穴和曲泉穴,足部俠溪、太沖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脾胃濕熱

(一)症狀

以皮損淡紅,起黃白水疱,滲水糜爛,伴食欲不振,腹脹主要表現。

(二)治法

(1)選穴 皮疹水疱局部、陰陵泉、三陰交、內庭、血海。

(2)定位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問縫紋端。

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皮疹水疱局部,再刮下肢內側血海、陰陵泉至三陰交,然後刮足背部內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皮疹水疱局部,不宜重刮,切不可觸碰水疱,出痧為度。然後刮下肢血海、陰陵泉至三陰交穴,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用刮板角部重刮足部內庭穴,30次,可不出痧。

三、氣滯血瘀

(一)症狀

以皮疹消退後,局部仍然疼痛不止,舌質黯有瘀斑為主要症狀。

(二)治法

(1)選穴 阿是穴。

(2)刮拭順序 按刮痧療法刮拭順序進行刮拭。

(3)刮拭方法 平補平瀉。在需刮痧部位先塗抹適量刮痧油,在胸脅痛處刮拭,不宜過重,刮板成45。角,出痧為度。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痤瘡的刮痧療法

痤瘡是一種發生於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又稱「粉刺」。

痤瘡臨床表現,初起損害多為黑頭粉刺,加以擠壓,可見有頭部呈黑色而體部呈黃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皮疹頂端可出現小膿疱,破潰或吸收後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或小凹狀瘢痕。少數嚴重患者,除黑頭粉刺、丘疹、膿疱外,尚可見有蠶豆至指甲大的炎性結節或囊腫。囊腫可化膿,形成膿腫,破潰後常形成竇道和瘢痕。各種損害大小深淺不等,往往以其中一兩種損害表現為主。好發於顏面、胸背部多脂區,偶爾也發生於其他部位,對稱分布,顏面中央尤其是鼻部及眼眶周圍常不受侵犯。多無自覺症狀,若炎症明顯時則可引起疼痛及觸痛。青春期後大多數病人均能自然痊癒或症狀減輕。在臨床上分為肺經蘊熱、脾胃多損與瘀血阻滯3型。

一、肺經蘊熱

(一)症狀

表現為痤瘡丘疹多分布於鼻周。

(二)治法

(1)選穴 合谷、曲池、尺澤、大椎、肺俞。

放痧:委中。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大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委中: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的中間。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然後刮背部肺俞,再刮尺澤、曲池、合谷,最後放痧委中。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頸後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然後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再分別刮上肢內側尺澤穴、外側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委中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於針刺部位,或直接按揉胭中有絡脈瘀血之處,經常規消毒後,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二、飲食不節,脾胃受損

(一)症狀

除丘疹外,常以結節囊腫為主,皮膚出油較多,治癒後常留瘢痕。

(二)治法

(1)選穴 脾俞、豐隆、合谷、足三里、三陰交。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豐隆: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l寸,脛骨前嵴外二橫指處。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脾俞,再刮手部合谷,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里至豐隆。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脾俞穴,宜用刮扳角部從上向下刮拭,出痧為度。再刮手部合谷穴,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下肢外側足三里穴至豐隆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應一次到位,中間不宜停頓,30次,可不出痧。

三、瘀血阻滯

(一)症狀

以口周丘疹為主。兼有黯斑。

(二)治法

(1)選穴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內庭、支溝。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問,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內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縫紋端。

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3)刮拭順序 先刮前臂曲池、支溝,手部合谷,再刮下肢內側血海至三陰交,最後重刮足部內庭。

(4)刮拭方法 補瀉兼施。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上肢外側曲池穴至支溝穴和手部合谷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再刮下肢血海至三陰交穴,遇關節部位不可強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足部內庭穴,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為度。

刮痧改善亞健康狀態的方法

用保健刮痧法可以改善亞健康狀態,如經常刮拭頭部、胸腹部、手足部位的經脈和各臟腑器官的全息穴區,定期刮拭背部臟腑器官的體表投影區和脊椎對應區。

刮拭的時間和部位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況靈活掌握。

刮拭部位易於尋找,可以對照教材,根據不同的症狀,所驥找到刮拭部位。

只要按照操作要求去做,就可以及時淨化體內環境,清潔經絡,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活化細胞,增強臟腑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有效改善亞健康狀態。

產後缺乳的刮痧療法

婦女產後乳汁分泌量少或全無,不能滿足餵哺嬰兒的需要稱產後缺乳。現代醫學認為,產後缺乳與乳腺發育不良,或分娩出血過多,或授乳方法不正確,或過度疲勞,或恐懼,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有關。本病臨床分為氣血虧虛與肝氣鬱滯2型。

中風的刮痧療法

中風包括西醫所說的腦梗塞、腦出血、短暫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等。其輕行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舌強語澀,半身不遂,多愁易怒。重者則見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癱瘓, 口歪流涎,舌強失語,並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