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一種中醫的拔罐療法,通過負壓對於皮膚的吸著,從而使得身體裡的濕氣祛除的一種方法,現在跟是流行用語減肥瘦身等各個方面,可是拔火罐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1、 平衡陰陽。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發熱是陽氣盛實的表現,而寒戰惡寒是陰氣盛實的症狀,在大椎進行拔罐能夠治療發熱的疾病,而在關元進行則能治療寒性的疾病。
2、 調和臟腑。拔罐療法通過結經絡、穴位局部產生負壓吸引作用使體表穴位產生充血、瘀血等變化,穴位通過以通過經絡與內在的臟腑相連,從而治療各種臟腑疾病。
3、 疏通經絡。拔罐療法通過其溫熱機械刺激及負壓吸引作用,刺激體表的穴位及經筋皮部,而穴位及經筋皮部是與經絡密切相連的。所以,拔罐能夠疏通經絡,使營衛調和,祛除經絡中的各種致病的邪氣,氣血暢通,筋脈關節得以濡養、通得,從而治療各種疾病。
4、 協助診斷。通過觀察所有拔罐後體表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及與內臟的關係。
5、 祛除病邪。拔罐療法因為以負壓吸拔體表的穴位,不公能夠開腠理、散風寒,而且還能調整臟腑經絡的作用,鼓舞人體的正氣,也有助於體內致邪氣的排出。
6、 雙向調節。在臨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變的情況下,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哪些人不適宜拔罐
1、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症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感染、水泡,加重潰瘍。皮膚上如果有潰破,就絕對不能在破損處進行拔火罐治療,拔罐後也不能著急洗澡,避免皮膚破損、發炎,一般人每周拔罐一次是比較適合的頻率,拔罐過程中,還要注意「火候」,時間不要太長。一旦出現起水泡、燒傷等意外情況,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孕婦、女性月經期。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3、身體弱的人。拔火罐、刮痧消暑雖然見效快、無副作用,但有些人也不宜接受此種治療。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結核病、骨質疏鬆、晚期癌症及各種傳染病、體質弱、老年人等最好慎用此法。而更重要的是,拔火罐和刮痧時千萬不能對著空調或風扇風口,以防風邪入侵。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罐起水泡是什麼原因 怎麼處理
拔罐是一種常見的中醫保健療法,現在很多人也會選擇拔罐來保健養生,但是在拔罐後皮膚經常會出現水泡,這是為什麼呢?拔罐後起水泡該怎麼辦?
拔罐後起水泡是怎麼回事
中醫中的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
拔罐後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以濕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這一點因人而異,也是和體質有關係的。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等對患者情況了解了,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機體內痰飲水濕的情況。水泡比較明顯,數量較多,色白,周圍皮膚溫度不高則為寒濕證;水泡不太明顯,數量較少,色微黃,或者渾濁,周圍皮膚溫度較高則為濕熱證。
拔罐後起水泡怎麼辦
可在常規碘酒和酒精消毒後,用注射器在水疱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後塗以龍膽紫即可,不必包紮。如出現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藥物即可。
拔罐後出現水泡,水泡沒有破潰者,可用以下中醫外敷小驗方進行治療:
1、食鹽1份,涼開水2份。將鹽放入水中,攪勻後將紗布浸入,然後敷於燒傷燙傷處,隨時更換。
2、生大黃適量。將大黃研成細粉,加麻油適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用紗布包好,每日換藥1次。
拔罐起水泡是怎麼回事、拔罐起水泡該怎麼辦,起水泡的部位儘量不要用手觸碰,穿寬鬆點的衣服不要讓衣物貼在患處,另外,要清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拔罐療法拔罐治病其實不簡單
拔罐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物美價廉,拔罐幾乎沒有副作用,冬天選擇拔罐養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哦,拔罐的功能也很多,今天就給大家帶來拔罐養生的一些知識,大家來看看拔罐的一些知識吧。
拔罐治病其實不簡單
拔罐養生功能很多,例如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老寒腿等症狀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拔罐操作簡單、經濟實惠,不少老年人都會在家裡自己治療。但是拔罐看似簡單,其實拔罐的學問還是不少的。
俗話說「針灸拔火罐,病好一大半」。拔火罐具有脫敏、止咳平喘、消炎、活血、散寒、增強免疫功能,恢復體力的功效。
拔罐療法有火罐法、水罐法、針罐法、藥罐法、走罐法、抽氣罐法、擠壓罐法等七種。罐具可分竹罐、陶罐、瓷罐、玻璃罐、金屬罐(鐵、銅、鋁罐由於傳熱快已被淘汰),此外凡是口小腔大、口部光滑平整、不怕熱,能產生一定吸拔力的器具(如杯、瓶等)均可選用。火罐法常與針罐、藥罐、灸罐、紅外線罐配合應用。
拔罐療法由於經濟實用、簡單易學,有不少中老年人自己在家裡施治。家庭使用火罐治療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其次應注意:
適應證:拔罐具有瀉火解毒、活血化瘀、祛風散寒、調理腸胃的作用,故對瘡瘍腫毒、瘕積聚、風寒濕痹,各種痛症及胃腸系統病療效較好。
注意事項:在操作方法上,應做好準備工作,如擺好體位,將應拔部位的皮膚用消毒巾擦洗,以減少漏氣和燙傷,並根據應拔部位的大小選擇相應的罐具。
拔罐部位以肌肉、皮下組織豐富及毛髮較少的部位為宜,血管淺顯處、胸壁、皮膚細嫩處、疤痕處、鼻眼乳頭骨突處、皮膚鬆弛有較大的皺褶處均不宜拔罐。前一次拔罐部位罐斑未消褪之前,不宜原處拔罐。拔罐的基本要點是穩、准、快,吸拔力的大小與拔罐的時間和速度、罐具大小、罐內溫度等有關。在火力旺盛時扣罐速度快、罐具空隙大、罐內溫度高則吸拔力大,反之則小。吸拔力的大小,應根據病人體質、病情而定。在拔罐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面色、表情,詢問其感覺,如有暈罐現象應及時處理。拔罐治療每次5-10分鐘為宜。慢性病患者隔日一次,病情急者每日一次,12次為一療程。取罐時如吸力強大取不動,則強壓罐口四周皮膚,使其自然鬆動易於取下。
禁忌證:中度或重度心臟病、全身性浮腫,有出血傾向(如血友病、紫癜病)、白血病、活動性肺結核、癌腫、皮膚病、局部皮膚靜脈曲張、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應禁用或慎用。
拔罐能治很多病
拔罐和針灸一樣都是傳統中醫常用的養生療法之一,專家說,拔罐療法療法可以疏通經絡、排毒養顏、促進血液的循環、還能調節身體陰陽平衡、緩解人們的疲勞、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病養生的作用。所以,許多常見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進行治療。如急慢性支氣管炎、頸椎關節痛、消化不良、神經性疼痛、高血壓、發燒感冒等。
選「罐」有講究
專家指出,拔罐時用的「罐」有許多種,常見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抽氣罐等。其中玻璃罐是臨床上最常用的,因其光滑透明,可以觀察到罐內皮膚充血、淤血、起泡及出血情況。家庭中常用的橡膠罐、抽氣罐使用方便,但不能用火,因此效果較小。根據大小,罐還分為許多型號,不同部位和穴位用的型號不同,背腿多用大號的,額頭、脖子用小號的。
最好由專業醫生拔罐
正因為拔罐療法適用度廣、需求大,因此市場上提供拔罐治療的地方越來越多。除了醫院,許多按摩館、美容院、足療店也都有拔罐服務,但其服務人員都只是經過簡單培訓的美容師。
對此,拔罐是一項專業的中醫理療方法,既要熟知穴位,又要掌握手法,最好由具備中醫行醫執照的醫生進行。如果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訓練,隨意進行拔罐治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如燙傷、損傷皮膚、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病情。據了解,很多醫院都曾接診過不少類似病例,輕者燙出水疱,嚴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積燒傷。
拔罐治療五個注意事項
近些年,家庭用的抽氣式罐很常見,但也存在用法不當的問題。專家指出,拔罐治療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項。
一、分清體質。體質過於虛弱者不宜拔罐,會使虛者更虛。
二、注意身體狀況。有心臟病、血液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婦女經期、過飽、過飢、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
三、小心不宜部位。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瘢痕處,乳頭、骨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四、拔罐後不可立即洗澡。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拔罐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五、拔罐後正確處理。拔罐後不慎起泡,每個罐內多於3個泡,就應及時塗燙傷膏,或去醫院處理。
拔罐時間越長越好?牢記拔罐五大誤區
拔火罐又稱「拔罐療法」、「拔管子」或「吸筒」。傳統火罐和現代拔罐器之間的功能並無太大差別,尤其是材料的差別,對於火罐的療效來說,影響不是很大。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是針對寒症如風濕、老寒腿等,則使用傳統的需要點火的火罐效果更好些。
拔罐不能忽視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有心臟病,嚴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膚過敏,浮腫,水腫,血壓過高,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傾向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經期,還有過飽、過渴、過飢、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