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而不聘」背後有貓膩


  多年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對社會上一些企業「招而不聘」、中途變卦的情況多少有些了解,忍不住站出來講幾句,希望能給求職者有點幫助。

  貓膩1:「我」也來擺擺噱頭 

  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企業被大浪擊蒙,即使倖存留下還能喘息的,也是開源節流,小心翼翼地過日子。好不容易有所緩解,就很想乘機擺擺噱頭;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打招聘廣告,也是打擊競爭對手手段之一——要知道,這年頭還在花錢招聘的企業,都是家底過硬、經得起風吹浪打的。至於招聘過後用不用求職者,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貓膩2:「我」也是被逼無奈  

  為了讓企業安全「過冬」,春節過後,各級政府出面,組織了很多免費招聘會。「我」一聽是免費的,自然前去充胖子。一來是響應政府號召,二來也顯示自己的競爭實力。其實,我根本就沒打算真招人。如果不是裁員流程複雜:要開職代會,又要工會提案,還要去勞動部門備案等等,「我」還要「槍斃」一批人呢。這種免費的招聘會,人山人海,把攤位都要擠扁了。無奈的HR,拿著一沓沓隨時可能被扔進垃圾筒的簡歷,心裡也不是滋味,更害苦了那些要找工作的人,

  貓膩3:「我」也只能說抱歉 

  很多企業在經濟回暖的時候,確實很想招兵買馬。但有時計劃趕不上變化,前期緊鑼密鼓地計劃「納才」,後期一個訂單被撤,股東撤資,讓「我」也是身不由己,「我」怎還能照顧到那些「賢才」呢?

  其實,有了一定職場經驗的人求職,往往很少碰到「暫時凍結招聘」,讓人兩頭都沒有著落的可能。這裡給職場新人支上幾招——

  支招1:做好充分準備 

  去企業面試時,要對企業的情況、招聘職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過公共招聘網(上海地區www.12333sh.gov.cn)查詢,或去所在區就業促進中心諮詢,做到心中有數。如企業寫明要有工作經驗而自身又不合格的,切忌盲目投遞簡歷,以免浪費彼此時間。

  支招2:索要《錄取通知書》 

  一般正規的企業,對於面試合格者,會發出《錄取通知書》,上面註明應聘的職位、薪資、報到時間等。有的求職者在通過複試後,公司的HR口頭會打電話告訴你:「你被錄取了。」於是求職者就興高采烈地回去了。等與老東家揮手說「byebye」後,新東家卻告訴你「暫緩招聘」,這時你只能「欲哭無淚」了,因為你手中根本就沒有證據證明你已經被新東家錄取了。(陸燕萍 HR)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江湖中:誰能八面玲瓏?


   雖說大多數的人都身處於職場之中,但她們的職場EQ有多高呢?有多少人是在職場中「混」的八面玲瓏,多少人的工作成績是被老闆知道的?又有多少人會主動把自己的成績告訴老闆,以便讓自己的努力不付諸東流呢?你是怎麼做的? 

    把成績告訴老闆 

    謙虛是好的,可過分的謙虛卻會讓人覺得是一種驕傲,這種謙虛會使你的工作激情永遠沉寂…… 

    分析:一個管理體制完善的企業,員工根本不用擔心上司或老闆不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事情。因為公司對職員職能分工十分細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與職責。按照不同的企業文化,定期由經理、主管組織小會(或以郵件方式),讓職員各自匯報工作進程。

    而如果你不幸進入了一家管理體制不健全的企業,那你只能自認倒霉,不過你可以選擇:一直默默無聞地工作還是做一個「孫悟空」??隨時隨地72變,讓自己成為職場多面人。但這有一個前提??你是有能力、有足夠工作業績的,否則只會招來同事的厭惡,且老闆的寵愛也會隨著對你的認識而減退(除非他不是個智者,那還是趁早走路比較好)。 

    有人說過:當你剛踏入社會這條溪流的時候,你還是塊四面鋒利、楞角分明的石頭。漸漸地,你被各式各樣的「遭遇」沖刷,研磨平整,最後變成了一塊極其圓滑的鵝卵石。其實這些都是歸根結底都是做人的問題,我們不能去要求市場為我們而改變,所以只能強迫自己適應這個社會。 

    策略:讓老闆知道自己的成績,這就需要我們把公司性質劃一分為二,一個是企業管理很完善,另一個便是管理不佳的企業,對於兩種不同的企業當然是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 

    職場小人你站住 

    都說:「人在江湖中,怎能不挨刀呀」。無論是作為剛進公司的新人,還是職場中的老手,都痛恨被小人搶功,那就聽聽別人的見意吧 

  S小姐:被人搶功是一件胸悶的事情,更何況還是我的上司,我無法越級向上面解釋,只能受到那個「小人」的壓迫。也許大家會好奇的問:「你為什麼不跳槽呢?」是的,腳長在我身上,我想走沒有人攔得住我,但是作為一個外地生源生,能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留下工作已非易事。 

    S小姐的做法: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助理,沒有足夠經驗,就算跳槽還是一個助理,同樣的事也許還會發生,而且我所在公司的福利以及今後發展都十分好,在再三考慮之後,留下是我的選擇。有可能是我平時人源比較好,大家都為我抱不平讓我把事實告訴老闆。但是作為一個初進社會的新人,老闆會相信你嗎?越級匯報不一定是明智之舉。 

    一次開會的時候(我上司出差去了),老闆當著大家的面稱讚我在這次項目中的表現極佳,其實也是暗示:他知道這個項目的主要功臣是誰,這讓我這個「菜鳥」很是激動——作為一名新員工是很希望能得到老闆的肯定。 

    A先生:雖然我到現在還沒有碰到被小人搶功的事情,但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我首先會評定自己的能力,如果我的能力不在「小人」之下且「小人」與老闆沒什麼「親密」關係,我會通過E-Mail的方式把事情向老闆說明同時也向老闆坦誠自己不會跳槽,看老闆是如何處理再決定自己的去留。反之老闆與「小人」是「世交」,那我也只好為自己另找「婆家」了。 

    策略:小人是會始終存在的,但他們也是聰明的,明眼人的做法則會將小人之法學以致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其鬥氣不如自己的度量放寬些。 

    老闆眼中的「明星」員工 

    也許每一位職場中人都會猜老闆會看中怎樣的員工,這是一個無解的題。為什麼這麼說呢?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個老闆,每個老闆的性格也是大不相同。不同的老闆有不同的用人準則,完全是因人而異。 

    分析:在大部分組織中,都有一些「明星員工」。他(她)們可能是在外界聲名遠揚的「超級明星」,也可能是那些有希望進入核心管理層的年輕管理者,或者是那些優秀的業務能手。一般來說,他們是那些對業績貢獻最大的人,公司的未來也常常掌握在他們手中。 

  策略:所以大家只要做自己就行了,不用去揣測老闆的想法,你只要真誠對待同事、工作、公司,不要為了別人的喜好去阿諛奉承,腳踏實地、以自己的真才實學為公司出力,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名「明星」員工的! 

讓你的應聘簡歷數字化


  如果你是一個求職者,你會願意挑選下面兩句話中的哪一句加入你的簡歷:

  A:「實行新的人事政策從而提高了員工士氣。」

  B:「實行新的人事政策,使缺勤率和人員調整率分別降低了27%和24%.」

  顯然,第二句中的詳細數字令人們對工作成果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即使無法以金額、數字或百分比表示的成就也能產生效果。以下陳述也有可能打動潛在的雇主:「開發出一套存貨控制系統,從而避免了重複供貨」:「通過工程過程創新降低了產品責任風險」:「提前將產品推向市場」。

  還有,把「接管了一個問題成堆的地區,開發出新的客戶服務過程及市場營銷技巧」,改寫為「接管了一個問題成堆的地區,開發出新的客戶服務程式及市場營銷技巧,並於兩年內將市場占有率從4.8%提高至6.5%」。於是更具說服力的表述方式出爐了。

  專家指出:在簡歷中列舉一些量化的工作成效是贏得面試機會的最佳方法。它們可以吸引閱讀者的注意力,同時還能突出個人職業生涯中的最大成就。

  一位外企人事經理表示:「我每天用半小時瀏覽50份或更多的簡歷,如果前10秒鐘里未能發現任何成果表述,那麼這份簡歷就成為歷史了。」

  雖然大部分求職顧問都主張在簡歷中突出業績,但是鮮有應聘者真正重視這一建議。相反,他們的簡歷中全是職務名稱、日期和職責等方面的內容。一些招聘者估計,他們看到的75%的簡歷未包括任何一項數量化的成果。

  事實上,求職者必須將成就在簡歷中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加以證實,或許競爭者的成就比你更輝煌,但他們若不能有效地予以表述,那這些成就就等於不存在,從而令你獲得很大優勢。

  在簡歷中量化經驗的一種簡單方法是遵循Smart方案:成績應當是具體(Specific)、可測量(Measurable)、行動導向(Action-oriented)、現實的(Realistic)和時效性(Time-based)的。招聘者指出,如果一項成就描述包括上述各要素,那麼它就會產生影響。

  培訓,可適當列出部分相關課程。 

職場交際的一大訣竅:主動

想在職場上少走彎路,有一些事情應該經常提醒自己: 1.買個鬧鐘,以便按時叫醒你。貪睡和不守時,都將成為你工作和事業上的絆腳石。 2.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干,要麼就閉嘴不言。不要養成挑三揀四的習慣,處處表現出不滿的情緒。記住,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好。 3.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要學會忍受孤獨,這樣才會成熟起來。 4.走運時要做好倒霉的準備,退路同樣重要。飽帶乾糧,晴帶雨傘,點滴積累,水到渠成。 5.不要像玻璃那樣脆弱。有的人眼睛總盯著自己,所以站不高看不遠,總是喜歡怨天尤人。沒有苦中苦,哪來甜中甜? 6.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談論自己,更不要議論別人。談論自己往往會自大虛偽,在名不副實中失去自己。議論別人往往會陷入雞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糾纏不清。 7.機會從不會「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別人會得到。機會是相對於充分準備而又善於創造機會的人而言的。 8.若電話老是不響,你該打出去。很多時候,電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交際的一大訣竅是主動。

跳槽沒有絕對把握 別急著辭職

企業招聘出爾反爾,不但令求職者十分沮喪,也給具體操作的HR帶來尷尬。 今年初,公司一個部門經理找我:「我們想要一名有實踐經驗的營銷人員,您到人才市場給找一個。」我領命而去,在人才市場上看上了一名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也面試了,他們雙方談得很投機,部門經理表示滿意,當即就拍板接收,讓這個大學生做好準備,過一段時間過來上班。這個大學生出來後對我說:「那我可就辭職了?」我一個「好」字都到嘴邊了,卻又咽了回去,心想讓人家破釜沉舟地辭了職,萬一有點變故,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了。我就說:「你先別辭職,多拿一個月的工資是一個月的工資,再吃你們單位一段時間。」求職者笑我是鐵算盤。 過了一個星期,我找那位經理催問。他說:「讓他再等等。」又過了一段時間,見他還沒動靜,我說:「您打的什麼主意啊?人家可都辭職了,現在誰找個工作都不容易。」經理說:「不會的,讓他踏踏實實地在家多等兩天。」我多了個心眼,沒敢把阻止人家辭職的話說出來。那個大學生一天一個電話地催問,搞得我特別不好意思。 果然,過了幾天,那位經理面露難色地說出了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那個營銷人員,我們要不了。」「為什麼?是您自己面試看上的啊!您這不耽誤人家了?」我氣不過,當時就給了他兩句。他賠著笑臉說:「我也是大學生過來的,怎麼能不知道求職的難處呢?可受金融危機影響,公司最近要大調整,決定我們的兩個產品分出去,人員要精減。產品都沒了,我還要營銷人員幹嗎?真是對不起他,勞您費心,好好跟人家解釋解釋吧。」 我本想搶白他幾句,但轉念一想,人家說的也是實情。總公司一直在調整產品結構,原本沒有動他們部門的意向,但這兩天經過考察、談判,突然決定要對企業動大手術,他們部門成了首當其衝的調整對象。這也不是他個人能左右的。只是苦了那位盼了好久的求職者,讓他這個不相干的人,成了犧牲品。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感覺,我當時毅然阻止了這位求職者辭職,等於幫他留了一條後路。儘管我跟他談的時候很尷尬,但畢竟我心裡還有一份安慰,因為事情總算沒有做絕。 市場經濟風雲變幻,計劃趕不上變化,很多事情難以預料。所以,我奉勸求職者,一定要多留一個心眼,把渠挖得萬無一失了,再開閘放水,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金桂人事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