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養生法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農曆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從這一天起,太陽直射位置漸向北移,南北半球晝夜長短也隨之而變,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與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地溫已穩定通過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而春分節氣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各地農諺對春分有不同的說法:山東有諺語「春分日植樹木,是日晴,則萬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廣東有諺語「春分在前,斗米斗錢」。歐陽修對春分也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無論南方北方,春分節氣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我國的台灣省更是蘭花盛開的時候。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史達林有言:「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條件」。我們為了求得這種「暫時平衡狀態」的「生命的根本條件」,對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就成為養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在養生中如何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係的平衡。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生命。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積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如當前在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產生,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原因,無一不是陰陽失調之故。平衡保健理論研究認為,在人生不同的年齡段里,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調整相應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將會有益於我們人類健康。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鬆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季謹防兒童發燒 發燒患者飲食六忌

  夏季兒童容易發燒,家長決不可掉以輕心。由於天氣很熱,許多兒童常常是滿頭大汗,滿臉通紅,別以為都是暑熱造成的。只要孩子不想吃飯,懶得動彈,就要懷疑是否發燒,用體溫計測一測,一旦發燒就應引起注意,及時查找原因。

  臨床表明,夏季兒童突然高燒應特別傳染病的發生,及時上醫院診斷。

  最常見的傳染病有以下三種:

  ①流行性乙型腦炎。夏季最為兇險的傳染病之一,病原體是一種嗜神經性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吸血來傳播的,多為10歲以下兒童。

  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細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痢疾桿菌,主要表現有發燒、腹痛腹瀉和解膿血便的症狀。在細菌性痢疾中有一種稱為中毒型菌痢,多見2-7歲的小兒。

  ③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傷寒病主要表現有持續高熱、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還有肝脾腫大、皮膚出現玫瑰疹、腹脹腹瀉等表現。夏秋季如發燒持續1周以上的兒童應請醫生詳細檢查是否傷寒所致。

  發燒患者飲食六忌

  一忌多吃雞蛋:雞蛋所含營養的確豐富,但不宜在發燒期間多吃雞蛋,這是因為雞蛋內的蛋白質在體內分解後,會產生一定的額外熱量,使機體熱量增高,加劇發燒症狀,並延長發熱時間,增加患者痛苦。

  二忌多喝茶:喝濃茶會使大腦保持興奮的狀態,且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進而使患者體溫升高、煩躁不安。同時,茶葉水會影響藥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藥物的療效。

  三忌多喝冷飲:如果是不潔食物引起的細菌性痢疾等傳染病導致的發燒,胃腸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飲會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惡化而危及生命。

  四忌多食蜂蜜:發燒期間應以清熱為主,不宜滋補。蜂蜜是益氣補中的補品,如果多服用蜂蜜,會使患者內熱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還容易並發其他病症。

  五忌多食辛辣:由於體溫升高,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在此情況下亂吃薑、蒜、辣椒之類的溫熱辛辣食品,會以熱助熱,加重病情,不利於退熱與早日康復。

  六忌強迫進食:有些孩子發燒時,家長往往認為發燒消耗營養,不吃東西那就更不行了。於是,他們強迫孩子進食,有的還拼命給孩子吃高營養食物。其實,這種做法適得其反,不僅不能促進食慾,而且還會倒胃口,甚至引起嘔吐、腹瀉等,使病情加重。

內關穴位位置圖在哪

  內關穴位位置圖在哪?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高發期。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這期「妙手點穴」,我們特請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主任林國華教授教您按壓內關穴。平時經常按揉內關穴能起到心臟保健的作用,緊急狀況時若沒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按壓內關穴能緩解輕度的心絞痛。

  俗話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地勢險峻的地方,若是一個人把守著關口,就算上萬人也打不進來。內關穴就是這樣一個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關口。內關在前臂內側之衝要,可以通胸膈關塞諸病,與外關相對。

  內關防治疾病甚廣,是多功能、高效用、適應範圍廣的重要腧穴。它的主要功能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調節心律

  「心胸取內關」,即是說凡是心胸的疾病都可以使用內關進行治療。如心律不齊、冠心病心絞痛等。針灸內關穴能夠改善心律失常症狀,且這種調節呈雙向、良性調整。即當心動過速時,可以通過刺激內關穴抑制;心動過緩時,可以通過刺激內關穴緩解。

  2、疏經通絡止痛

  內關是八脈交會穴之一,主治胃心胸疾患。針灸內關治療胃痛,有較好的鎮痛效果,尤其對急性胃痙攣效果更佳。心絞痛發作時,如一時無法找到硝酸甘油片緩解疼痛,可用拇指指端按壓內關穴,輕症者一般3-5分鐘後心絞痛便可緩解。

  3、降逆止嘔

  按揉內關穴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暈動症、消化系統疾病、妊娠反應、高原反應等引起的噁心嘔吐有良好效果。同時,按摩穴位,氣隨經絡至膈肌,可解除膈肌痙攣、寬胸順氣,可用於治療呃逆。

  取穴方法: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稍微握拳用力時手腕有兩個大筋,從腕橫紋向上約兩指寬的中央便是此穴(見圖)。按壓此穴壓可出現酸、麻、脹、痛感。

  操作方法:

  首先,用一側手拇指指端按壓另一手的內關穴,其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穴上(與內關穴相對,在手的背側),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然後屈伸活動手腕關節,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等感覺,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輕揉按壓,如此反覆操作。左右交替進行,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日2——3次。

  心臟不好的人日常保健則可每次輕揉內關穴15——20分鐘,每日1——2次。

身體8個部位告訴你氣血足不足

氣和血都是生命的載體,共同滋潤身體。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於人體,使其茁壯成長。你的氣血足不足?觀察身體的8個部位就可以看出來。

人的臉色與疾病隱患 如何吃出好臉色

一個人的臉色與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醫師們也經常通過觀看患者的臉色作為判別疾病的參照,這是由於人的全身氣血的盛衰,常常從臉部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