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應是機體發育成熟、筋骨強健、氣血旺盛、精力充沛的時期,然而,在青壯年人群中有不少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者,男子出現陽痿、早泄、不育、女子出現月經不調、不孕等病證;有些因房事不節,濫耗精髓,或因手淫頻繁、生育過多出現氣血雙虧;有些因工作勞累,思慮過度,營養失調,養生無方,造成肝腎虧損,過早衰老。凡此症狀皆可用保健拔罐療法進行調理和改善。
【穴位選配】
(1)生殖系統保健:腎俞、關元、氣海、命門、八麛、秩邊;
(2)消化系統保健:神闕、中脘、下脘、脾俞、足三里;
(3)循環系統保健:身柱、曲池、內關、陽陵泉、足三里、二陰交;
(4)呼吸系統保健:大椎、風門、肺俞、尺澤、孔最;
(5)月經失調保健:歸來、血海、三陰交、氣海、肝俞、胃俞。
【拔罐方法】
單純拔罐法。根據保健的側重點,每次選用3~4個穴位。用抽氣罐或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7天為l療程,2個療程間隔5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要想身體好 養神不可少
中醫學認為,精、氣、神為人生三寶。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總的外在表現,又指精神意識與思維活動。《內經》說:「神者,水谷之精氣也。」也就是說,神是以精氣為物質基礎的,所以又稱精神。精神是臟腑氣血盛衰的外露徵象,它通過機體的形態動靜、面部表情、語言氣息等方面表現出來。古人所謂的神與精神,包含現代所說的精神、心理活動。我國古代思想家、醫學家都十分強調神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認為「得神則昌,失神則亡」。
養神思想倡始於老子、莊子,至秦漢時代則形成學派,以後綿延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補充和發展。老子、莊子均主張「清靜無為」。《莊子·有宥》曰:「抱神以靜,形將自正。」指出養神是保持人體內外環境和諧穩定的關鍵所在。《內經·攝生篇》談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心寡欲以祛病養生的方法。李東垣的《遠欲論》強調清心寡欲,「積精會神」以獲取健康長壽,晉代嵇康的《養生論》提出「修性以養神,安心以全身」等以靜「神」來養「形」的養生思想。梁代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主張「和心,少念,靜慮,先祛亂神犯性之事。」唐代孫思邈提出了「自慎」以養生的觀點。明代醫家則提出「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以此養生則壽」。清代曹庭棟在《老老恆言·燕居》中指出,「養神為攝生要務」並給養神賦予新的內容。所以,養神是養生的關鍵之所在,只有重視並實踐養神,才有助於機體各種生理功能正常,有助於健康防病。
${FDPageBreak}
養神是一種養生觀念,也具有更多的社會內容,對人格也有強化作用。養神要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少私寡慾 心胸坦蕩
「心底無私天地寬」,要做到少私寡慾應注意兩點:一是以理收心,明確私心嗜欲對人體的危害。二是正確對待個人的榮辱得失。
抑目靜耳 閒情逸緻
孫思邈在《千金方·養老大例》中說:「養老之藥,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眼耳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其受神氣的主宰和調節。目清耳靜則神氣內守而心不勞,若目弛耳躁,則神氣煩勞而心擾不寧。要做到抑目靜耳,就要用高雅的興趣愛好來陶冶自己的志趣。有了高雅的志趣,自然會把浮名虛祿看得淡若煙雲。
和暢情態 調攝七情
「笑一笑,十年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笑可增進健康,可使人長壽。俗語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心常戚戚,有損天年;情緒樂觀放鬆,能安神定氣,是益壽延年防病治病的良方。
${FDPageBreak}
在養神的具體方法上,向大家推薦:
娛樂養神
娛樂養神的種類較多,如下棋、垂釣、跳舞、聽音樂、看表演、看電影電視等,可以怡養心神,並讓疲憊的神經得以放鬆,也是人們常說的「換腦筋」。
休眠養神
多指通過睡覺使大腦處於休息狀態,同時又可降低身體內部各部位的神經、關節韌帶、肌肉和器官的負荷,進而達到積蓄精力、復甦體質的作用。休眠養神掌握得當,能促使人精力充沛,少得疾病。這已經被很多實例所證實。
「糊塗」養神
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躲避那些參與意義不大或價值作用不高的事情,不搞無原則地爭執和較量,不考慮和計較雞毛蒜皮的是是非非,讓腦筋和心情鬆弛下來,免受勞心傷神之累。隨時隨地堅持「糊塗」養神,可使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自然健康無病。
總之,養生貴在養神,不懂得養神的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是難以達到健康長壽目的的。因此,注重道德修養,塑造美好的心靈,養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獲得巨大的精神滿足,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關鍵所在。(王海亭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中醫進補的原則
【平衡陰陽】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指導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導著中醫臨床。當人體處於陰陽平衡的狀態時,中醫便認為屬於健康的狀態,如《素問·調經論》指出的「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著一,命日平人」。當病邪作用於人體,人體正氣與之相搏,鬥爭的結果使得陰陽平衡被打破時,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中醫則稱之為陰陽失調。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華,進補作為中醫「八法」中的補法,也應當依據辨證論治的總原則,實施辨證施補。在中醫的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辨證中,陰陽系八綱之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在八綱辨證中,陰陽統帥其他六綱,其中表、熱、實屬陽;里、虛、寒屬陰。
陰陽是互根的。明代趙養葵在其所著的《醫貫·陰陽論》中對陰陽互根的理論作了說明,指出:「陰陽又各互為其根,陽根於陰,陰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意思是說陰精(指一切營養物質)是人體生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陽氣(指一切生理功能活動)必須依賴陰精的資助。如果沒有陰精的資助,生理功能活動便無以產生;而陰精的生成又必須以陽氣為之生化。如果沒有陽氣為之生化,也就不能形成陰精。陰陽之間相互依賴,互生互長。在補益當中必須根據陰陽之間的相互關係採取不同的方法,或滋陰、或壯陽、或陰陽雙補,以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FDPageBreak}
【調和氣血】
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血充盈方能滿足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早在《素問·調經論》指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中醫認為氣在人體中有五大作用:第一,氣可以對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起著激發與推動作用。第二,氣的運行可維持人體的正常體溫,因而保證了各組織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動。這種作用被稱為溫煦作用。第三,氣能夠護衛全身的肌表,防禦各種外邪的侵襲,起到對疾病的防禦作用。第四,氣能夠維持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的正常運行,營養全身各組織器官。
氣還能夠控制汗液、尿液等津液的分泌量,對人的津液起到固攝作用。第五,氣還具有氣化作用,所謂「氣化」也就是氣的運動所產生的變化,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有關,比如食人的食物轉化為水谷之精氣,而水谷之精氣又化生為氣血、津液,以及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轉化都是由於氣化作用。
氣作為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它的作用是通過氣的運動來實現的。而人體的氣的運動變化過程也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過程。
指壓穴位按摩 輕鬆滋潤雙唇
寒冷乾燥季節,嬌唇首當其衝受到威脅--乾燥、暗淡、脫皮……尷尬不斷,通過正確的指壓穴位按摩和自然美唇方法,隨時隨地,輕鬆實現水潤美唇。
趕走背痛有妙招
1.休息但不要臥床休息可令受傷的肌肉自行修復,但不要以為休息就是臥床。研究顯示,臥床休息超過3天亦會導致背部問題增多,令肌肉和骨骼功能減弱。建議適當做些諸如散步、游泳、騎車等低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