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2、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防止感染
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5、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火罐的四大注意要點
注意要點一:時間間隔把握好
有人因為享受拔火罐的過程,就經常拔,這是不對的。這樣做會損害皮膚,引起感染,而且也會造成皮膚重度淤青。
注意要點二:不能立馬洗澡
拔火罐後,皮膚是非常脆弱的,這時候如果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和發炎。如果洗冷水澡的話,則很容易著涼。
注意要點三:時間不超過十分鐘
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疱,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注意要點四:根據身體狀況進行
對於某些帶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來說,拔火罐不但無助,甚至會造成更強的破壞性後果。
傳統火罐操作方法
1、根據病情選好穴位,取穴時,可根據治療參考取穴中所列穴位分成兩組,每天一組輪換使用。
2、選取適當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可分為坐位,仰臥,側臥及俯臥位)
3、要注意選材,中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
4、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後點火入罐。
5、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
6、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初次操作可以將火熄滅以確保安全,但要快速扣上,否則會導致氣壓不足),否則太松,不利於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
7、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
8、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
拔罐顏色深淺與疾病有很大關係
罐印顏色黯黑,一般表示體內有血淤。多見於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較重,也會出現此種印跡。如印跡數天不退,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較長時間來調理;如走罐時出現大面積黑紫印,提示風寒所犯面積大,應驅寒。
真空拔罐器操作過程
選取適當大小的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將真空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杆數次,至拔罐部位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