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靜坐健身長壽法

  我國文壇巨匠郭沫若的身體素質並不強健,幼年時曾患過一場重病,青年時期東渡日本留學又患過傷寒,致使兩耳失聰。然而郭老卻享有87歲的高壽,其中的奧秘何在?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靜健身法,發揮了養生強身、延年益壽的重要作用。

  郭老的靜坐,最早要追溯到二十年代初期。1914年初,他東渡到日本,當年6月考上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由於用腦過度,在一高預料一年畢業後,他得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心悸、乏力、睡眠不寧且夜多惡夢,一夜只能睡二、三個小時,昔日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幾乎消失,往往讀書讀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並感到頭昏不堪,筋疲力盡。當時的郭沫若非常苦惱、悲觀、消沉,難以自持。

  t到了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東京舊書店裡偶然買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即明代大理學家王陽明)。讀到王陽明先生以「靜坐」法養病健身的故事後,他就開始試著學起來,每天清晨起床與晚上臨睡時各靜坐30分鐘,並且每日讀《王文成公全集》10頁。就這樣,不到半個月,奇蹟發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轉,睡得香甜,夢也少了,胃口恢復如常,漸漸地竟連騎馬都不感到累了。「靜坐」在郭沫若身上產生了神奇的效果。郭沫若曾意味深長地說:「靜坐於修養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贊成朋友們靜坐。我們以靜坐為手段,不以靜坐為目的,是與進取主義不相違背的。」

  「靜坐」健身法使郭老的身體由弱變強。

    初學靜坐養生者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靜坐以天朗氣清和月圓之際最好,暴風雷雨等天氣惡劣時則不宜。

  ②飯前飯後1小時之內不宜靜坐,以免妨礙消化或分散心神。

  ③靜坐前應先行洗漱,著寬鬆衣服,摘下手錶、眼鏡、飾物等,以便於氣血貫通。

  ④靜坐宜選潔淨和空氣流通之所,但不可讓風直接吹到身上,防止外感風寒;靜坐處宜安靜,無器材,怕干擾,且光線不宜過暗,太暗則容易昏沉,光線亦不可太強,太強則易於緊張,心神散亂;室溫過涼時,要將雙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在熱天靜坐,也不宜使膝蓋裸露。

  ⑤初習靜坐者大多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需加坐墊,坐墊厚薄依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坐墊的軟硬程度以適中為好。

  ⑥初習靜坐不必勉強自己坐得太久,每次10分鐘、20分鐘即可,以後再逐漸延長。

  對於心神過於散亂,短時間內難以入靜的初學者,想要儘快進入相對靜止狀態,採用「外耳聲法」無疑是頗佳的選擇。此法是,靜坐時聆聽有規律的外界聲音,比如溪澗流水聲、山間瀑布聲、風吹鈴鐺聲、寺院梵唱聲等等。當你將心念專一在聲音上,能夠輕鬆、自在、安閒地保持在這一狀態時,漸漸會覺得聲音變得悠長、悅耳、輕微。堅持若干次靜坐後,你會在靜坐的某天某一時刻,於不知不覺中突然入於寂靜,一切聲音都聽不到了,甚至覺得自己的身體都不存在了,這正是儒家所說的「坐忘」,道家的「虛極靜篤」,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入靜。

  另一個方法是「鼻息法」,也叫「安般守意法」。其法是,靜坐時,注意鼻呼吸出入的氣,使意念與呼吸配合為一,即「心息相依」。此時注意數息、調息和聽息,吸氣進來細長慢,呼氣之時快短急,在調整呼吸的同時,要耳聽呼吸、脈搏和心跳,一路做下去,直至百息、千息方可。

  同時,人體氣機循於經絡,自有其運行規律,殊難為意念所控制,而且人在靜坐時,你越想守住什麼,便越守不住,徒增煩惱,只能使精神更趨緊張,有悖於靜坐的初衷,倒是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更契合靜坐養生的真諦。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適度少睡眠 可以保長壽?

  在現代社會,睡眠問題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你似乎總覺得睡不夠,而即使睡夠了,又會覺得睡得不好。牛津大學社會問題研究中心的凱特·福克斯認為,人們總覺得自己睡眠不足,更大程度上說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世界之窗》引述外電報道說,凱特·福克斯自己每次只需小睡一到一個半小時就可感覺完全清醒,而大多數晚上,她總共只睡5個小時就足夠了。對於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前天晚上的少睡就意味著第二天的睏乏與焦慮,但凱特卻說她已經很適應這樣的睡眠習慣了,因為這樣她就有時間閱讀大量的書籍。那麼是不是人們都應該仿效凱特的做法呢?現在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種是,人們普遍缺少睡眠,因此身心健康正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得病概率大大增加;另一種是,只有極少數成年人需要至少8小時的睡眠,總是擔心睡眠不足反而會引發習慣性失眠。

  令人寬慰的是,去年早些時候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實際需要的睡眠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多,而且,過多的睡眠其實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它才是引發失眠的原凶。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和美國癌症協會在過去的6年中對100多萬美國人的睡眠習慣進行了調查研究。他們發現,每晚一般睡6到7小時的人(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睡眠情況)比每晚起碼要睡8小時的人長壽。研究表明,那些睡眠時間最長的人與其他人相比,死亡幾率最多可增加15%,而即使是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的人,也比那些按通常的健康標準——睡眠時間達8小時的人要長壽。此外,一般人認為女性更貪睡,但是調查結果卻顯示,在睡眠時間同樣少的條件下,女性比男性長壽。總而言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有一條不變的結論:睡眠時間越長,死亡幾率越大。

  試圖用藥物手段來延長睡眠時間的做法尤其危險。聲稱患有失眠症的人往往和健康人的壽命相當,而經常服用安眠藥的人,他們過早死亡的幾率則可高達25%,可見,靠服用安眠藥來延長睡眠時間,這對人體健康並無益處。

  當然,真正的睡眠不足確實會對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不良影響。由於操作人員的過度疲勞而導致核泄漏和原油泄漏的工業事故早已為人們敲響了警鐘。但是越來越多的從事睡眠問題研究的專家則認為,公眾對睡眠不足的過分關注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共存。

  即使你確實覺得需要更長的睡眠時間,最新的提高睡眠質量的意見是儘可能地驅走睡意,使自己保持清醒。這個意見看似荒謬到了極點,但是如果你不再勉強使自己睡著,而是力圖使自己保持清醒、不再成天為睡眠不足而擔心不已,你就會發現大腦控制的睡眠系統完全有能力自動調節以適應你的睡眠狀況。

警惕!日飲8杯水健康或是謊言

  8杯水理論原來只是個隨想

  在8杯水的說法興起之前的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每日平均喝各種飲料合共1696毫升,而8杯水說法興起後的90年代,這個數值暴漲到2188毫升,約每天多喝了兩杯。很多人每天帶著水杯、水瓶出門,不時主動喝上一兩口,其實壓根沒有感到口渴。

  健康人在溫度適宜、運動量不大的情況下,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喝8杯水嗎?美國達特茅斯醫學院腎臟生理專家海因茨·瓦爾汀教授對8杯水的說法進行考證,發現這種說法最早可能是已故營養學家弗雷德里克·斯塔爾在一本著作里提出的,說一般成人每24小時需要喝6~8杯水,喝咖啡、茶、牛奶、軟飲、啤酒也應計算在內。但是書中沒說這有什麼科學實驗的依據,只是一句隨想。

  尿液顏色深淺與脫水關係不大

  有一種觀點認為,等到口渴才喝水,身體早已脫水。瓦爾汀檢索了大量關於口渴的科研文獻,沒有發現這個結論。他表示,人體血漿滲透濃度上升不到2%或超過294mosmol/kgH2O時就會引起渴感,而開始脫水時的血漿滲透濃度至少要上升5%或達到302mosmol/kgH2O。人體是進化出來的精密產品,能通過血漿滲透壓以及抗利尿激素的機制對體內水量進行快速、靈敏而精確的調節,難以想像存在一個慢性缺水的缺陷,需要通過強制飲水來彌補。

  專家認為,健康人沒有不知不覺脫水的問題,但老年人補充水分的意識低下,容易因脫水而引起疾病加重,例如容易長結石,需要有意識喝水。

  又有一種說法稱,尿色深意味著脫水。瓦爾汀介紹,尿液顏色的深淺與尿量呈反方向的變化,即使尿液很濃很深,人體血漿滲透壓濃度仍未達到脫水的水平。因此,上述說法在大多數情況之下是危言聳聽。

  喝多了其實也有風險

  瓦爾汀提醒,尿崩症患者在用藥物治療期間多喝水可出現嚴重的水中毒,甚至導致死亡。如果飲用水受到污染,含有過多的化學物質(如致癌物質)、病菌等,大量喝水意味著增加了危險。喝瓶裝水的人還增加了生活開支,而排尿次數的增加也造成了生活的不便。當人們沒喝夠8杯的時候,心裡還會感到不必要的內疚。

  究竟得喝多少杯?

  每個人所需要的水都不一樣,喝多了不但無益健康,還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人體攝取的水分除了經由排汗或呼吸時排出外,仍需經由腎臟來代謝,如果水喝得太多,腎臟排水量增加,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易讓腎臟功能衰竭,反而易影響腎臟的健康;而且,體內的電解質會因為被太多的水稀釋,引發電解質不平衡的危險。

  很多人只注意喝水的量,卻忽略了在日常飲食中也會攝取水分,比如每餐吃的食物、水果、飲料都帶有水分,三餐至少占了500毫升;因此,每天喝的水必須低於1600到1950毫升,否則就會飲水過量,腎臟病或心臟病患者甚至需要限水,以免危及生命。

 

  編輯推薦:

   健康自測:身體告訴你啥時應喝水

    警惕!出汗後猛喝水易水中毒

   白開水也能減肥?不同時段喝水減肥效果各異

夏日燒烤竟是陽痿元兇 每月最多吃兩次

誘人美味的烤肉讓人吃了還想吃,燒烤攤點的生意做得熱火朝天,然而燒烤食物容易誘發男性"疲軟"是讓很多男性費解的事情。俗話說,吃啥補啥。許多人一方面喜好燒烤食物的口感,另一方面在潛意識中抱有深厚的「壯陽情結」。尤其是羊鞭、羊腎、豬肝、雞腎等,更讓很多男性對其壯陽功能深信不疑,但殊不知這是偽科學。

養生長壽三步:早搓手、午曬背、晚泡腳

養生保健,不能一把抓。也就是說,懂得到什麼點,做什麼事,才會事半功倍。寒冷的冬季,老人每天都可根據早、中、晚不同時段,採取不同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