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湧泉穴巧治節後失眠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是防病治病的要穴,艾灸湧泉穴可以治神經衰弱、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婦女病、怕冷症等。下面介紹一下艾灸湧泉治失眠的具體做法:

  定位:湧泉穴在人體足底,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方法:每晚睡前用艾條在湧泉穴灸治20分鐘,可治療失眠。施灸時,對準湧泉穴,距離1寸左右高度,讓患者局部有溫熱感,使皮膚出現紅潤為止(防止被燒傷)。在治療期間停用安眠藥。患者可自己施術或由家人幫著施術。10天為1療程,一般1個療程即可見效,中間休息2-3天,再進行第2療程。若治療過程中患者配合熱水泡足10分鐘後再灸,效果更佳。

  功效:湧泉穴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具有寧神蘇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陰腎經經氣所出之處,可交通陰陽,啟閉開竅。《名醫別錄》載:「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綜上所述,下取湧泉,以艾溫通,使任、督協調,髓生腦健,心神內守,陰陽平衡,寐寤有序。所以使用本法,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養生要做到人與自然界的統一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一年四季的氣候各不相同。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是一年四季中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人體在四季氣候的規律性影響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易浮於體表,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調節。秋冬陽氣收斂內藏,氣血閉於內,故皮膚緻密,出汗減少,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在病理上人體也同樣受自然界氣候變化的影響。當氣候變化過於劇烈,超過了機體調節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於機體本身不夠健全,不能與外在的變化相適應時,就會產生疾病。如春天多溫病,夏天多熱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傷寒。臨床上某些疾病如痹症、哮喘之類,也往往在氣候急劇變化之際,或節氣交替時節,病情復發或加劇。

  (2)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

  《素問》說:"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陽氣虛,氣門乃閉。"這說明了人體內陽氣的晝夜波動。這與現代生理學研究所揭示的體溫日波動曲線吻合,說明人體功能隨著晝夜的寒溫變化出現節律性的改變。晝夜晨昏的變化,同樣對疾病有一定的影響。《靈樞》指出:"夫日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較輕微,從下午起逐漸加重,特別是夜晚更甚。這是由於晝夜陰陽之變化,人體正氣也有消長的緣故。

  (3)地區方域對人體的影響

  因地區氣候的差異,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如江南多濕熱,人體腠理多疏鬆;北方多燥寒,人體腠理多緻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旦易地而處,環境突然改變,初期多感不太適應,但經過一定時間,也就逐漸地能夠適應。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條件下,在病理上也有不同的變化,特別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與地理環境有密切關係。如處於低洼潮濕之地的人,多發關節疼痛或痿弱不能行走等病;居住高山上的人,多出現癭病(大脖子病);湖區多見蟲臌病等。許多地方病都與當地地理環境及生活習俗密切相關。

  由於人與自然界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所以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成為中醫治療學上的重要原則。因此,在辨證論治過程中,就必須注意和分析外在環境與內在整體的有機聯繫,從而進行有效的治療。

中藥的幾種性能

  四氣:是指在長期醫療實踐中觀察總結出來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藥物的味不同,作用就不同。

  歸經:是指藥物的選擇性作用,也是中藥的用藥規律。臨床用藥時,首先要審清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然後再選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升降浮沉:是藥物在治療作用中的趨向。升浮藥物,主向上向外,沉降的藥物,主向下向內。

  配伍:是指根據病情的需要和藥物性能,有選擇地把兩種以上的藥物配合在一起應用。配伍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療效。

肺氣腫的自我按摩7法

肺氣腫多發於老年人,患者多有吸菸史和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如果我們想遠離肺氣腫、慢支和肺心病的困擾,除了避免不良嗜好之外,可以應用自然療法自我調理,達到有病治療,無病強身的作用。下面就介紹肺氣腫的7種自我按摩法。

節後兩式瘦腹操趕走小肚子

春節期間暴飲暴食,是不是想瘦一點,節後上班穿衣服好看點呢,下面就教你兩招瘦腹操,輕鬆趕走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