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耳朵的七種打電話方式

  現代生活,科技大發展,手機幾乎是人手一個,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我們每天都和手機有著「親密接觸」,電磁輻射也就悄然地於無形中傷害著我們的身體,為此,專家們提醒人們,改掉七種不良的打電話習慣:

  1、私密電話「躲到牆角悄悄說」

  對於涉及私密內容的電話,不少人喜歡躲到建築物的角落接聽。而一般情況下,建築物角落的信號覆蓋比較差,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機的輻射功率增大。基於同樣的道理,身處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時,也應慎打手機。

  2、撥電話時把手機緊貼耳朵

  手機撥出電話而未接通時,輻射會明顯增強,此時應該讓手機遠離頭部,間隔約五秒鐘後再通話。

  3、把手機掛在脖子或腰間

  手機的輻射範圍是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環狀帶,手機與人體之間的距離決定了輻射被人體吸收的程度。 因此,人與手機需要保持「距離之美」。

  有醫學專家指出,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手機如果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會影響生育機能。較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機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並儘量放在包的外層,以確保良好的信號覆蓋。

  4、手機信號越弱,耳朵貼得越近

  當手機信號變弱時,許多人會本能地將手機儘量貼近耳朵。但根據手機的工作原理,在信號較弱的情況下,手機會自動提高電磁波的發射功率,使得輻射強度明顯增大。此時把耳朵貼近,頭部受到的輻射就會成倍增加。

  5、「一隻耳」煲「手機粥」

  研究表明,長時間的連續輻射可能會使腦部受到影響。專家建議,不宜用手機長時間通話,可考慮改用固定電話或者使用耳機,如果不得不長時間用手機直接通話,也應每隔一兩分鐘輪換左右耳接聽。

  6、東晃西走,頻繁移動

  一些人喜歡在打手機時不自覺地踱方步、頻繁走動,卻不知頻繁移動位置會造成接收信號的強弱起伏,從而引發不必要的短時間高功率發射。

  此外,在行駛的車上打手機,手機有可能會為了避免過於頻繁的區域切換,而指定覆蓋範圍更廣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務,其發射功率則會因傳輸距離的增加而提高。

  7、長期歪脖打電話

  有研究表明,長時間過度傾側或伸展頸部可導致缺血性中風,且夾電話的一側面部容易生痤。

${FDPageBreak}

  健康用手機法則

  第一招

  通話期間或收發簡訊時不要一邊按鍵一邊取用其他物品,特別是不要取用食物,小心病從口入。同時儘量不把手機借給別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第二招

  最好每周都能用沾有醫用酒精的棉簽輕輕擦拭手機的鍵盤、屏幕和手機其他部分。如果你不忍心花費了不少銀子的愛機受到酒精的「嚴刑」,也可以去手機客服通過紫外線或者臭氧等方式進行清潔。

  第三招

  通話時,手機與身體至少保持5厘米距離。

  第四招

  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旁邊,孕婦最好不要用手機。

  第五招

  通話時,有規律地變換身體朝向。這樣會分散身體所遭受的輻射。

  第六招

  多發簡訊少打電話。這樣會減少手機與頭部的接觸時間。

  第七招

  手機快沒電時、充電時最好也不要打電話。

  第八招

  開機充電時切忌接打電話:許多人遇到手機沒有電時,因怕耽誤電話的打入,經常開著手機充電。如果在開機充電時,不進行任何的手機操作是不會影響手機壽命的。但是,若是邊充電邊邊接打電話、發簡訊、玩遊戲,則會對手機、人和電池造成傷害。

  據分析,手機充電時的電壓高於待機時,若同時進行接打電話等操作,在通話或連接網絡的瞬間電壓會超過平時很多倍,易使手機內部敏感而繁複的零部件受損害,從而導致手機頻繁維修。其次,充電時的輻射也數十倍於平時,會對人體造成損傷。因此手機在開機狀態下充電時,最好不要做接打電話等操作。

小編推薦

·蔬果色彩中 蘊含健康密碼

·防甲流?專家:勤曬太陽!

·職場流行閃離,勿閃到自己

·飯後「鞠躬」有效緩解胃脹

·研究指出走路快的人心臟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別讓暖氣傷健康 注意控溫通風

  集中供暖最讓人頭疼的一點,就在於溫度不能自主調節。人們體質不同,對溫度的需求也大相徑庭。有的人喜歡涼快些,有的人則偏好身體能微微出汗的狀態。

  其實,溫度偏低一些,反而對健康更有利。有研究證明,熱帶地區的人壽命短,而寒帶地區的人壽命相對更長。冬季室內溫度控制在23—26攝氏度,且儘量靠近下限,是比較合適的。因此建議每個家庭可以買個溫度計,便於控制室內溫度。

  另外,一到冬天,很多人家裡都緊閉窗戶,怕冷氣進來,熱氣散發出去,降低室內溫度。而集中供暖溫度不能自主調節,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也會降低身體抵抗力。建議每天都要給房間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新鮮,最好的通風時間是在上午10點到下午三四點之間。清晨空氣污染較嚴重,不建議打開窗戶。通風時還要觀察有沒有霧霾,若是能見度低,就先別開窗,以免造成室內環境污染。

  為了好通風,建議裝修時安裝能打開上緣的窗戶。這樣開窗時能避免冷風直吹到人身上,減少感冒,也能防止雨雪打入屋子。若家裡房間較多,可以逐個房間通風,能保證居室的整體溫度。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南北通透的房子通風效果較好,高層建築效果較差,通風時間應相對延長。

  最好用大理石鋪地

  地暖是千年以前就被利用的取暖方法。1930年,美國開始推廣使用地暖。如今,不少中國新建小區也開始採用地暖。

  地暖能有效解決傳統散熱片局部溫度高、均熱效果差的問題,避免在同一房間內出現大的溫差變化。相對於空調在室內造成的空氣對流,安裝地暖的房間內空氣對流小,不會導致空氣對流所產生的塵埃飛揚及積塵,有效地保護了呼吸器官。同時,人體頭部溫度最高,腳部溫度最低。地暖中地面溫度高,天花板溫度低,室內空間溫度分布與人適宜的溫度一致。

  但如果是新房鋪設了地暖,在前兩年,一定要注意室內污染問題。這是因為鋪設地暖的地板,多採用兩種材料,一個是複合地板,如強化複合木或實木複合等,其穩定性較好,熱脹冷縮幾率也較低,但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尤其是新鋪的地板。實木地板不適合鋪設地熱,因為其含水率偏高,遇熱容易變形。從安裝技術上來說,實木地板鋪裝時要打龍骨,龍骨中間有空氣,這樣會降低熱效率。第二,瓷磚和地磚等石材,其散熱效果非常好,建議在客廳採用,以達到最好的效能。然而,石材在持續烘烤中,可能釋出放射性物質,造成室內污染。

  所以,鋪地暖的家庭在入住後前兩年,一定要多通風換氣,要選擇合格、正規品牌的木材或石材。少用紅色花崗岩,儘量用大理石,能降低放射性污染物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

${FDPageBreak}

  不在家也別關暖氣

  為了更有效地節約能源,現在不少小區已經採用了自供暖系統。在採訪中,不少百姓都表示,這樣的暖氣想開就開、想關就關,特別方便。

  但就是這種隨意開關,反倒會增加能源消耗,也對健康不利。若是整個白天室內都停了暖氣,那室內會完全冷卻,要重新升高整體溫度,消耗的能量會遠遠超過有基礎溫度的房間。而且,人們在寒冷的房間內呆久了,身體暖不起來,也容易患感冒。因此,建議自供暖的居民,白天離家時,可以採用低溫供暖,回家後及時升高溫度,室內就會非常舒服。若是長時間不在家,則可以將暖氣都關掉。

  如果想讓自供暖發揮最大的作用,老百姓還要學會合理布置房間。一般,臥室適合安排在朝陽的位置,儘量不要靠近樓梯間、電梯間等冷牆較多的地方,以免熱能過多消耗。

  另外,冬天熱量散失比較大,做好保溫也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家庭都進行了二次裝修,有不少人會改造陽台等外露部分,以擴大臥室或客廳的面積。然而多數外露陽台都沒有保溫牆,即使將其納入室內,散發的熱量仍會比較多。對這樣的家庭,建議在陽台、客廳或臥室之間,加一個推拉門,能在寒冬之際起到保溫隔音的作用。

  出生在黃河以南的人們,很多家庭都沒有享受過集中供暖的「待遇」。因此,空調、電熱毯等,就成了不少人家戰勝寒冬的有力武器,使用時也應有所注意。

  孕婦、孩子少用電熱毯

  電熱毯的電磁輻射量較高,孕婦、兒童最好謹慎使用。電熱毯不適合鋪在軟床墊上,否則電熱絲容易受到抻拉,易斷裂、漏電。電熱毯適合在睡前開啟,睡覺時一定要關掉。如孩子有尿床習慣或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也最好不要用。電暖氣定期用干布擦

  目前,市場上的電暖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部裝油的,有點像暖氣片。這類電暖氣質量參差不齊,有一些劣質品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漏油,或加熱後散發出異味,也會造成室內污染。還有一種紅外電暖氣,由於其加熱管暴露在外,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家有老人、孩子、病人的,使用時都要格外注意。

  電暖氣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定期用干布擦拭網面和加熱棒,去掉上面的灰塵和髒東西,以免造成室內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上升。同時,電暖氣不要靠人太近,否則長時間局部加熱,會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影響呼吸系統。空調房要加濕

  長時間開空調,室內濕度會下降,空氣偏乾燥,靜電也會增加。最好能配合使用有淨化作用的加濕器,並保證經常開窗通風。啟動空調後,要調整出風口,別讓熱風直接對著頭部。

 

小編推薦

·研究指出走路快的人心臟好

·吃得太燙太飽 癌症找上門! 

·最傷耳朵的七種打電話方式

·蔬果色彩中 蘊含健康密碼

·職場流行閃離,勿閃到自己

通過觀察照片判斷性格正確率可達90%

  不少人喜歡在「臉譜」等社交網站上傳個人照片,與朋友分享。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照片能夠準確地「描繪」出一個人的性格,拍照時神態動作越自然,照片「泄露」的秘密就越多。

  照片「泄密」

  索諾瑪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讓12人觀看123名陌生大學生的全身照。其中6人看這些學生在自然放鬆狀態下拍攝的照片,另外6人看他們的標準照。

  研究人員讓12人按外向、隨和、負責任、情緒穩定、樂於嘗試新事物、討人喜歡、自尊、孤獨、虔誠和有政治頭腦等10大特徵給照片中的人物分類,隨後把結果與照片主人的自我評價和朋友評價進行比對。

  結果顯示,觀察者能準確判斷出「標準組」中具有外向和自尊性格的人,觀看「放鬆組」照片的人對照片主人性格判斷的準確率更是達到90%。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援引研究員勞拉·瑙曼的話報道:「這是一個社交媒體統治的時代,個人照片隨處可見。了解人們的外表如何傳達個性特點變得重要。一個人在照片中的形象能暗示出他或她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判斷標準

  之前曾有研究表明,外表能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這一印象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負面印象尤其如此。不過,人們對靠直覺「以貌取人」的準確率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哪一項外在因素最能影響第一印象。

  瑙曼說:「外向是最容易判斷的性格特徵……不管照片裡的人笑沒笑,人們都能作出判斷。」

  但其它特質則沒有那麼容易被看出來。

  在是否「討人喜歡」選項上,觀察者對「標準組」判斷正確率為55%,對「放鬆組」判斷正確率為66%。在「隨和」選項上,觀察者對「標準組」判斷正確率為45%,對「放鬆組」判斷正確率為60%。

  大有用途

  按照這一結論,人們可以通過選擇展示不同照片,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不同形象。瑙曼說,如果想讓自己看起來熱情友好,以引起招聘單位或求愛者的興趣,人們應展示微笑或姿勢放鬆的照片。

  如果想讓自己看起來性格外向,就應該在照相時多微笑並精神奕奕、放鬆地站立,同時讓自己看起來健康、整潔、有風度。

  如果想讓自己看起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就應該衣著獨特有個性,而非整潔嚴肅。

  研究成果將刊登在12月份出版的《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通報》月刊上。

 

小編推薦

·防甲流?專家:勤曬太陽!

·職場流行閃離,勿閃到自己

·飯後「鞠躬」有效緩解胃脹

·研究指出走路快的人心臟好

·吃得太燙太飽 癌症找上門! 

專家提醒:牙神經不能隨便殺

問:我老牙疼,聽說治療需要殺神經,請問什麼情況下要殺神經?北京讀者 王女士

哭泣是自我保護 不應超15分鐘

哭,是人的本能,是人類的一種情緒表達,也是一種自我保護。